让民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的“主力军”
前 言
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摇篮。1980年12月,浙江省温州市颁发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浙江及中国的民营经济就此启航。30多年以来,浙江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在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他山之石”值得西安学习借鉴?在昨天市委中心组学习报告会上,浙商总会秘书长郑宇民,给我市党政机关干部作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关于浙商及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题报告。
在昨日(2月26日)的报告会上,郑宇民从浙商从哪里来,浙江民企的兴起和制度自信,民企存在问题和“八八战略”,新常态和民企转型等四个方面,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经验和成果。
浙商从哪里来?
化腐朽为神奇 变黄土为黄金
浙江5600万人口,其中有1200万浙商,家家户户都有浙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就占了134个席位。这些浙商从哪里来?
郑宇民讲了个义乌的故事。1982年义乌进行改革,开始允许破墙开店、马路开市、长途贩运,允许农民离土周游各省。他描述了当年一个画面:义乌马路上一顶帐篷底下,孩子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夫妻两个在油灯下面做纸卷花,整条长街都搭建着这样的帐篷。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的模样,这些油灯若干年以后会变成城市炫彩的华灯。如今,义乌70万人口中有20万都是浙商。“当电子商务如潮水一般冲击着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时,潮水来了,土挡、船渡都不是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也变成潮水的一部分。”义乌开展了30万人的电子商务大培训,2013年跟上了电子商务的步伐,在市场经济升级转型的过程中没有落伍。
义乌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浙商的一个缩影。浙江是市场经济的海洋,民营经济的天堂,创业者的练兵场。在这里,无中生有,水炸油条,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变黄土为黄金,义乌的故事回答了浙商从哪里来:来自于改革的大背景、浙江的小环境、开放的缩影、“八八战略”的结晶、中央的英明和民众的觉醒。
浙江民企发展的自信来自哪里?
民企兴起不是偶然 它是非公的也是奉公的
民营企业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事情,是历史的必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个一锤定音的定论。
浙江民营经济的贡献可以“6789”来概括:60%税收来自民营企业,70%的GDP来自民营企业,80%的进出口贸易来自民营企业,90%的就业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和市场经济完全吻合的市场经济主体。郑宇民说,“民营企业是什么?是民众创业的平台,也是精英创新的平台,具有迎接国际竞争挑战的能力,又具有把握时代潮流的使命,是民众的、也是国家的、更是世界的,它的形式是非公的,但本质是奉公的。”
“民营企业应该保持本色、坚持底色、发挥特色、呈现彩色。”郑宇民说:“民营企业不是外人,是自己人,它的地位不能变,作用不能变,性质不能变,鼓励不能变,支持不能变,引导不能变,政策不能变,服务不能变,氛围不能变。”
民企发展问题咋应对?
“八八战略”解决太快太像太单太散太重难题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试错的路径和过程,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
“太快、太像、太单、太散、太重,这是目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郑宇民打了个比方:“车太快会追尾,民营经济发展太快就会产业追尾。一个产业在一定时间成熟起来要有周期,周期没有成熟起来就被第二个产业覆盖了,产业追尾是生产能力的一个极大的破坏,使我们原来积累的产业成熟度受到伤害。”
“现在出去旅游,全国景区都在卖卤蛋和玉米棒,这是太像。”郑宇民说:“企业跟企业之间的模仿太频繁,造成的产品相似度过于集中。只有与众不同、与己不同、与过去不同,才有可能实现追赶和超越。”郑宇民建议,西安发展民营经济,不要把一些产能过剩地方的老产能转移过来,应该把浙江现有的优势和西安现有的优势结合起来合作,形成新的优势,在赶超当中实现共赢。
“太单也不行。过去我们强调的是专业互补,现在‘专’出现了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产地之间的优势不能形成附加值的问题。单一发展形不成资源扩充能力。”郑宇民强调,“同时也不能太散。现在企业生产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跨界,跨界以后产品会很散。产品必须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否则很难形成附加值、成熟度和持续力。”
太重是指企业负担太重。有的地方税收增幅比GDP的增幅高、劳动力成本的增幅比利润增幅高、原材料成本上升幅度比企业投放市场的产品价值度高、民营企业用于公关的投入比用于科技的投入高,这都是难以维系的。必须要减轻民企的负担,放松民企的心理压力。
解决这些问题,浙江做了很好的实践——“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工作的举措。主要内容有,重新审视资源优势,推进浙江的山海工程;重新审视生态优势,推进绿色浙江战略;重新审视环境资源优势,推进和谐平安浙江战略;重新审视城市资源优势,推进城镇一体化战略;重新审视区域经济优势,推进区际经济战略;重新审视体制机制优势,推进改革战略;重新审视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重新审视科技文化优势,推进文化强省和科技强省战略。“八八战略”的本质是融合、全新制、多元化,从八个方面来审视资源,组织新的组合,造就新的优势,解决民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新常态下民企如何转型?
新常态是大视野 融合升级把握好几个关系
新常态说了好几年,怎么落实到行动纲领中去?
“常乃融,这个融就是通过融合形成的一个特殊空间。”郑宇民说:“新常态是大视野的,是全要素的,是复合型的,是多元化的,是可持续的,是与自然和谐的,是与他人共享的,是未来可持续的。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都可以为你所用,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常态的方法。资源可以融合,市场可以融合,产业还可以融合。”
“马云有什么资源?互联网的技术不是他的,商户也不是他的,但是他把商户和互联网组合在一起,淘宝就是他的,天猫也是他的,他做了业态组合。创意是资源,人才更是资源,市场也是资源,业态还是资源。所以要开展资源观的讨论,要充分挖掘省外资源和非物理资源,要大量的动用原来在这里的高效资源,形成创新性的资源。西安有70万国有企业、20万民营企业,这种国企和民企的混合性、相容性的空间有多大?相容之后散发出来的新型资源有多大?军民融合、校企融合、国民融合,省内省外的内外融合,物理资源和非物理资源的融合,形成新的陕西的资源,是西安民企发展非常好的融合剂。”
通常意义上讲“好女不愁嫁”。但郑宇民说:“一定要把好的女儿嫁出去!要把最好的项目、最好的资源,实行最优化的嫁接,只有嫁接起来才是优势,放在这里不是优势。要鼓励把自家女儿嫁出去、把人家的儿子带回来。嫁出去就是融合,拉回来就是融合。所以市场关系一定要解决融合的问题。”
“我们必须把握好机会和机遇的关系,争先和滞后的关系,单一和混合的关系,新时期和老时期的关系,人文和经济的关系。” 郑宇民给出三个建议:第一类是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主导的智能制造,也可以是以传统经济加上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要素的智能制造;第二类是以快捷的互联网为基础的全能物流;第三类是以旅游、娱乐、养生为主要内容的功能空间,整个西安就是一个功能空间,要体现主人意识,体现西安的特质。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我相信,随着亲商、扶商、重商、安商、育商、聚商的环境氛围土壤越来越好,这座古城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