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汉中一家三代四十年的面皮情缘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汉中市三代面皮 2017-02-10 12:41:29
有千年历史的汉中面皮是汉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已经成为汉中市的一张名片,曾多次走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味道》等栏目。要问漂泊在外的汉中游子最怀念的是什么,那绝对是一碗家乡的热面皮和菜豆腐。

 

本报见习记者 崔慧芬 张庆

有千年历史的汉中面皮是汉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已经成为汉中市的一张名片,曾多次走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味道》等栏目。要问漂泊在外的汉中游子最怀念的是什么,那绝对是一碗家乡的热面皮和菜豆腐。春节期间,汉中市内大街小巷的面皮店,比平时还要火爆,店内座无虚席,店外更是排起了长龙。大鱼大肉的春节盛筵也未能缓解汉中人对面皮的热爱。2月7日上午10点,记者走进市区内的一家面皮店,采访店主一家三代40年的面皮故事。

尽孝道子承父业

49岁的店主邓先生回忆,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父母就为了生计在汉中北街口卖面皮,当时做面皮生意的很少,也没有热面皮的概念,都是在家里把面皮蒸好后拿到街边摆摊售卖。做面皮生意很辛苦,起早摸黑,泥里火里,弄得一身脏兮兮,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90年代初,他先后承包过食堂、卖过调料,到新疆去种过棉花。但除了积攒了一些做生意的经验外,并没有挣到钱。从父亲那里学到做面皮的手艺后,他打算到北京去卖面皮。但是父母年事已高,经营面皮摊越来越吃力,希望他能够继承这项生意。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百善之首的孝道打败了去北京闯天地的念头。

2001年,他开始接手父亲的生意。“刚接手时还是个街边摊。后来生意不错,我开始琢磨弄个店铺,换个经营方式。”2003年,邓先生以一年800元的租金租了一间小门面,告别了风里来雨里去的摆摊生涯,让小生意迈上了新台阶。

辛勤劳作创造新生活

几度选址、几度变迁。慢慢地,他家的面皮名声越来越响亮,生意也越做越好。店面装修升级了,还发展了一批连锁店,2007年,在市工商局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最重要的还是味道要好,人的舌头是试金石。”说起生意的红火,他一语道破天机,“口口相传是最好的广告,我们店里90%都是回头客。”面皮虽然是小生意,但却让他发家致富了,“结婚时只有一间15平方米的平房,连厨房都没有。卖了几年面皮后,就用十几万元积蓄买了一套90平米的新房。这在做面皮生意之前想都不敢想,当时觉得特别满足。”邓先生感慨到。

技术和文化融合将面皮做成大事业

现如今,虽然店里请了几个人负责具体的经营业务,但他和刚大学毕业的儿子还是坚持每天早上8点前到店里帮忙。“现在这一行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店面扩大升级后,落后的管理方式也亟待改革。”他考虑,后期可能会发展成为像肯德基一样的快餐经营模式。“实行24小时经营,能够方便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

据他介绍,汉中经营面皮的店主还建立了一个微信交流群,群主经常组织大家到外地交流考察,并邀请外地客商来汉中参观,引进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同时把汉中面皮推广出去。“儿子对面皮生意很感兴趣,年轻人有文化,思想活、点子多。汉中面皮‘对外开放’以后,像我们这辈光靠经验和技术经营越来越吃力,还是要靠年轻人将技术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把面皮生意做成一项大事业。”邓先生表示,以后会考虑让儿子继承这份家业。

从父辈风风雨雨路边摊,到他这一代室内经营,再到如今相对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回顾起自家四十年的面皮生意,他总结到,能够在本土不胜枚举的面皮店里脱颖而出,靠的是世代相传的坚守和以客为本的朴素商道。世代坚守才能将传统特色小吃传承下去,以客为本才能及时根据顾客的需求改革创新,在传承和创新中才能将汉中面皮发扬光大。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