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扎实开展农民夜校培训工作
创新培养模式。与乡镇、村委会加强衔接,深入了解村民需求,按“缺什么讲什么”原则制定培训方案。调研确定三种培训模式,即重点培养致富带头人,开展典型示范培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实地传导培训;面向产业化经营,开展项目推进培训。2016年9月以来共派出5位专家赴对口帮扶村开展蔬菜种植、家禽养猪、产业经营等培训,受到贫困村农牧民普遍欢迎。
优化师资队伍。综合考虑教师特长、专长和对口扶贫村实际需要等因素,建立培训专家库,做好夜校教师选派工作。与地方政府加强联系,将县乡的“专家”、“秀才”和脱贫致富能手纳入师资队伍,帮助村民真正学有所用。夜校教师深入调研,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授课,充分考虑农牧民意愿需求、接受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强化工作保障。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教学督导。将夜校教师上课满意度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好教学质量评估。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的后勤保障,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办学经费。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