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西大学者发现5.35亿年前微型人类远祖至亲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远祖至亲学者 2017-02-03 17:04:39
当地时间1月30日在线提前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亮点文章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韩健等人关于早期生命研究的重要成果:我省陕南地区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化石,这种只有成熟人卵大小十分之一的动物被认为代表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早期的微型人类远祖至亲

   冠状皱囊动物(成体仅1毫米)

   动物谱系树与人类由来

当地时间1月30日在线提前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亮点文章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韩健等人关于早期生命研究的重要成果:我省陕南地区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化石,这种只有成熟人卵大小十分之一的动物被认为代表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早期的微型人类远祖至亲。它使人类对早期祖先认知由5.2亿年前推至5.35亿年,由宏观祖先前推至毫米级的微观祖先。

地球上所有动物共同构成了在亲缘上彼此关联的动物界或动物谱系树。动物界中数以亿计的古今成员依其谱系演化关系可以归并为基础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三个亚界。其中,人类是后口动物亚界的一员,其起源演化受到学术界特别关注。

借助生物学和古生物学信息构建动物谱系树并探寻其起源,是理清人类远古祖先演化脉络的前提。西北大学舒德干团队经过多年来对澄江生物群的研究,首次揭示出脊椎动物、头索动物、尾索动物、棘皮动物、古虫动物等后口动物亚界几乎所有门类的原始代表,为人类探索早期远祖的来龙去脉提供了基础证据。澄江生物群中的后口动物的个体大小已经演化至厘米级宏观水平。根据动物演化逻辑,它们必然源自更古老的毫米级微型祖先。那么,这些微型后口动物始祖到底会长成什么样子?穷根究底的好奇心激发科研人员不断深入探索。

多年来,韩健研究小组运用酸蚀法、显微电镜、显微CT等技术对5.35亿年前的陕南宽川铺生物群中微型动物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不仅发现了多种基础动物和原口动物,还发现了原始的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这种动物呈近椭球形,成体大小约1毫米左右,具有可伸缩的环状口部却无尾部和肛门。最重要的是,它出现了被认为是鳃裂构造雏形的成对排水鳃孔。所有特征显示,这种最古老、最原始的后口动物很可能代表着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对深入探讨两侧对称动物的躯体构型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舒德干院士介绍,人类远祖在进化上的创新里程碑主要发生在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5.2亿年前,澄江动物群中的“天下第一鱼”代表着刚刚创造出头脑和原始脊椎的宏型人类祖先;5.35亿年前的皱囊动物应该与创造雏形鳃裂的微型人类远祖亲密相关。此次发现,开启了毫米级微型后口动物始祖研究的新篇章。 (记者张梅)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