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性教育问题调查:何时不再“谈性色变”
张玫玫认为,表面看,很多学生的性心理出现问题发生在大学,但其根源是在中小学阶段。除了学校和社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交往、特别是异性交往的第一个成人对象,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做男人和女人的特质。
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羞于谈性,认为“性”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教育,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一些家长对记者说:“我的孩子很纯洁,学校开展性教育会不会把孩子教坏了?”他们把性视为肮脏的东西,在生活中对孩子绝口不提与性有关的话题。因为平时缺少性教育,一旦孩子出现性心理和行为异常时,很多家长就非常吃惊,难以接受,一些人对孩子打骂,认为孩子“学坏”了,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张玫玫告诉记者,很多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就偷看“黄色网站”,以此来了解性知识,满足自己对性的好奇心。初中生、高中生看“黄色网站”的更多,而他们通过这些非正规渠道了解到的性知识常常是错误的,而且容易陷入误区,产生许多性心理和行为问题。
据了解,目前各地中小学校普遍缺乏性教育专业师资,很少有学校系统性地开展性教育。许多“生理卫生”课程教师掌握性教育专业素养不足,担心开展性教育把握不准,造成不好影响,主要还是从心理健康角度,对学生遇到的早恋等青春期问题进行辅导和教育。对于课程中的一些敏感章节,很多老师让学生自习。
多方施策促进性教育普及
多位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加快针对大中小学生群体的性教育普及已刻不容缓。
张玫玫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应将相关知识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性成熟前了解性知识、正视性的存在,这样才能让他们遇到性问题时正确面对,学会保护自己。
她建议加强对学校性教育的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出台青少年性教育指导意见和工作措施,并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相关教材编写,为性教育有效开展提供人力和课程资源保障。
张玫玫还建议,学生性教育中家庭不可或缺,应对家长进行培训,丰富家长的性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性教育水平。通过家校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性教育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校医院院长马少刚、志愿者段义等人提出,一些媒体宣传的性知识有很多错误,与实际脱节,而大学生获取的性知识很大部分就是从媒体上了解到的。建议媒体担负起社会责任,传播正确的性知识,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环境。(记者李江涛 毛伟豪)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