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校去行政化新措引关注 路还有多远?
高校去行政化难在哪?
其实,国家层面早已认识到高校运行行政化和权力化所存在的弊端。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2015年5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也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
在高校去行政化中充当先锋的南方科技大学,曾被外界寄予厚望,但现实是,如今其状况并不乐观。
对此,有专家表示,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是一项6年前就已经做出的决定,但是在过去6年间,推进高校去行政化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所公办学校校长取消行政级别。
那么,高校去行政化难在哪?此前,中南林业大学校长廖小平曾指出,当前中国大学去行政化至少面临六大障碍,即法制障碍、权力障碍、利益障碍、体制障碍、自律障碍、文化障碍,克服了这些障碍就意味着为大学去行政化创造了相应的条件。
另有观点认为,取消行政级别并不能解决行政化问题,校长、院长有了行政级别,才能与教育管理部门的官员“平等”对话。
从院系领导下手,会是高校去行政化的突破口么?
如今,一些高校去行政化从院系领导下手,引发外界关注。对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去行政化选择从院系领导行政级别上开始改革,主要缘于如此阻力较小。
“像北京大学这类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一般更看重学术,因此取消院系领导的行政级别,对他们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刘海峰据此分析,主要阻力还是来自一些地方高校,由于这类院校只有具备一定行政级别,才会受到当地政府的格外重视。
他强调,不过,正是因为具备行政级别,这些高校也成了一些官员的晋升通道,从而导致一些非教育领域出身的官员入职高校。
刘海峰认为,高校去行政化是大势所趋,但在大环境下,如果其他一些部门仍存很重的“官本位”思想,那么即使去了行政化,这对高校发展也势必会带来不便之处。
“因此,高校去行政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并且需要多方协力。”刘海峰说。(吕春荣)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