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寒假送娃去农村? 农村是磨砺意志唯一选项?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农村意志 2016-11-22 11:34:44
寒假越来越近了,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都“一窝蜂”地联系农村亲友,打算让孩子假期到农村去“锻炼锻炼”。这源于最近在朋友圈热传的一条消息“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送龙凤胎儿女回老家体验生活”。
寒假越来越近了,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都“一窝蜂”地联系农村亲友,打算让孩子假期到农村去“锻炼锻炼”。这源于最近在朋友圈热传的一条消息“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送龙凤胎儿女回老家体验生活”。教育专家表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适合他的环境,去农村并不一定是他磨砺意志、养成勤劳节俭美德的唯一选项。想锻炼孩子是对的,但不必一窝蜂去往农村跑。

记者了解到,施一公送娃回家乡体验生活的时间是2015年6月,他将当时10岁的龙凤胎儿女带到家乡河南驻马店的一所农村留守小学,和那里的小学生一起吃住,接受教育。时隔一年后,这条消息被重新放进了新媒体,在家长群体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圈中热传。“现在孩子吃苦太少,吃苦就得上农村。”不少家长在火热的交流中达成共识。

家住西城的刘女士在国庆假期前夕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了福建三明的亲戚家。那是一个只有十多户人家的乡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饮食基本自产自足。“我觉得那样的环境最适合孩子,能体验比较纯粹的乡村生活,空气又清新。”刘女士说,她把孩子送到那,第二天就自己返回了北京,直到假期结束后才把孩子接回北京上学。

海淀的林先生跃跃欲试,打算在不久后的寒假把孩子送到江苏的表舅家里。“我家在东北,冬天基本没有农活,外面也冷。听表舅说,江苏那边冬天还会收割些蔬菜,正好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林先生说。

一定要让孩子吃苦磨意志。无论是刘女士还是林先生都抱定了这样的想法。刘女士回北京前再三叮嘱亲戚要让孩子跟大人同吃住,同劳动。林先生在联系亲戚时也提出要让孩子“挽裤腿,下泥地,拿割刀”。但效果究竟如何呢?记者追问刘女士,她坦言打了折扣,“亲戚有些宠孩子,会转两个小时车去县城给孩子买零食,平时就让他在院子里逗鸡逗鸭,玩儿个乐。”今年夏天送孩子回湖南老家体验生活的孙先生也告诉记者,效果并不理想:“老家饮食习惯跟北京不一样,太辣,孩子到那没多久就病了。我们原来教了孩子不少英语,也都荒废了。”

教育学博士侯正方告诉记者,家长希望孩子能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这本身没有错,但不一定非得去农村。在城市里,大人一样可以教育孩子勤俭节约,自己动手做饭洗衣,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同时孩子的眼界也更加开阔,可以收获更多元的文化,利于成长。(记者 张航)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