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家庭教育:用喝彩帮助孩子度过“厌烦期”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孩子 2016-10-24 11:59:19
“常说报兴趣班要依孩子兴趣,可我女儿的兴趣只有‘三分钟热度’。”昨日,家住汉口永清社区的读者周女士诉苦:为了培养女儿的艺术修养,她给女儿报了艺术类的兴趣班,但每次学的时间都只一两个月,一年已经换了4种。
“常说报兴趣班要依孩子兴趣,可我女儿的兴趣只有‘三分钟热度’。”昨日,家住汉口永清社区的读者周女士诉苦:为了培养女儿的艺术修养,她给女儿报了艺术类的兴趣班,但每次学的时间都只一两个月,一年已经换了4种。

孩子频换兴趣班,家长苦恼

周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乐乐今年读五年级,去年暑假想学架子鼓,她花600多元给女儿报了一个月的班,谁知刚把鼓点敲熟,乐乐就觉得“没意思,不想学了”。于是,周女士只好给她换了钢琴兴趣班,结果依然是学了两个月,乐乐觉得“弹起来太枯燥,不想学了”。如今,因为乐乐频繁更换兴趣班,家里添置了不少“家当”,架子鼓、古筝和葫芦丝……

周女士有些苦恼,“都说要遵循孩子的兴趣,但依她的兴趣,每样学一两个月,这样既花了时间,也花了钱,最后一样都没学好。”

昨日,记者走访武昌秦园路等地一些艺术培优机构了解到,像乐乐这样的情况较为普遍。武昌一名钢琴培优机构老师说,如今,很多孩子都是学了很多才艺,样样通样样松,就像“熊瞎子掰苞米”,看到更好的,或者觉得太累、太辛苦,就放弃了先前的,难得坚持下来。

应多给孩子鼓励和展示机会

武汉有个家庭走出两名艺术尖子生,大女儿胡杨静妮被中央美院录取,小儿子胡杨泽东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妈妈杨惠兰昨日介绍说,在孩子学艺两个月左右,容易出现厌烦情绪。此时就要采用鼓励教育法,“用喝彩声让孩子觉得自己行。”在一场演出中,儿子的表现赢得了掌声,他意识到有一项特长是多么自豪,从此便爱上了葫芦丝。

“给孩子培养一样爱好,过程很枯燥。”黄陂街小学校长刘胜表示,在学艺过程中,光施加压力不行,孩子需要更多的展示机会和鼓励。比如时不时地在家庭聚会上让孩子露一手。“即便表演并不完美,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让他在展示中收获自信,给自己‘我很棒’的积极心理暗示。这种自我认同,能支撑孩子把爱好坚持下去。”此外,孩子们上兴趣班最好有伙伴,比如两个孩子一起学画画、下棋或跳舞。因为有固定的伙伴,孩子很容易把上课看成是欢聚的时刻,心向神往,很少轻言放弃。

刘胜认为,频繁地更换兴趣班,会对孩子以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一旦确定下来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因为让孩子坚持学习,也能培养孩子的执著、耐性。当然,如果孩子实在不感兴趣,家长也应该理性放弃。”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