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第十七督查组来陕 督查工作将如何开展?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国务院已先后组织开展两次年度大督查,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也在今年8月全面启动。陕西曾在2014年作为督查对象参与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大督查工作。
那么,本次督查工作将如何开展?督查组由谁构成?又会查些什么?
为什么要开展全国大督查?
在2014年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决定开展新一届政府的第一次全面督查,“国务院不发空头文件,所有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据了解,国务院开展督查活动是为了着力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着力推动重大政策举措、重点投资项目、重要民生工程加快落地,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2014年7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目前在政策落实中确实存在推诿扯皮、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等问题,也存在‘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等现象。但同时让我担心的,是一些干部缺乏责任意识,遇到困难躲着走,不作为、不担当。这样的‘懒政’更危险!”
有媒体形容,“政令不出中南海”就是说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出台的好政策、好措施在个别不作为乱作为的地方得不到有效落实。这也是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督查工作的重要原因。
督查组成员来自哪里?
2014年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每个督查组都由一个部级官员带队任组长,并根据每个督查组督查任务的不同,安排了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司局级干部参加。
例如2014年来陕进行第一次全国大督查工作的第七督查组就是由水利部部长陈雷任组长,督查组副组长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督查对象是陕西、湖南、湖北、河南四省。
在第二次督查中的11个督查组,负责“督部门”的5组组长分别由数名国务院副秘书长担任,重点督查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务院部门和单位。
负责“督地方”的6组全部是国家部委一把手带队。组长分别是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
本次是第三次大督查,20个督查组中有15组“督地方”,另5组“督部委”。
15个督查地方的小组均由部级干部领衔担任组长,配备的副组长也大多为副部级官员。例如,负责督查陕西的第十七督查组组长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副组长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
督查组都查些什么?
2014年,国务院第一次大督查的督查重点包括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目的是打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5年5月下旬,国务院派出11个督查组开展第二次大督查的同时,审计署进行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这次督查在推动重大稳增长项目建设、闲置土地处置、沉淀资金盘活利等方面工作上取得积极进展。
此次督查,重点内容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4个方面23项工作。
根据国务院要求,此次大督查采用先自查后实地督查的方式,在督查组抵达前,各地都在加紧自查。在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派出督查组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督查。
在出发前,督察小组会针对每一个督查对象制定不同的督查方案。工作中,督查组将采取座谈、走访等形式,听取当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对审计、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以及群众反映有关问题线索进行核查。
每个督查组不是只督查一个地方,在一个督查对象停留几天后,带着一大堆材料又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督查人员根据每天所见所闻进行分析判断并撰写材料,经常和随行的工作人员一起加班到深夜。
前两次督查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问责
第一次大督查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部分政策落实环节多、进度慢,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布置轻落实,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部分干部缺乏责任意识,遇到困难“躲着走”、不作为、不担当,懒政松懈,有的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
第二次大督查反馈的问题表现在:一些部门对中央部署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能制定接地气的实施细则,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现象;一些部门缺乏深入一线的调研,对重大政策措施“最后一公里”的实际效果心中没数;一些部门和地方在落实重大政策部署时,囿于局部利益,相互推诿扯皮。
2015年8月至12月国务院分三批开展督查问责,问责涉及财政资金沉淀、土地闲置、重点项目建设拖期、保障房闲置、民生项目资金大量结存、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整改不力等一批突出问题。各地区共依法依规问责382个突出问题,共问责处理1456人。
此外,国务院还会派出回访督促调研组。2014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国务院办公厅派出的4个回访督促调研组赴河北等8个省份和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委进行回访督促调研。
对于督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懒政怠政和不作为,国务院也会启动问责程序。
去年9月,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公布,针对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等方面的懒政怠政不作为典型问题,24个省(区、市)依法依规对249人进行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李克强总理曾提到,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督查不要怕得罪人!督查组下去要担负这个责任,该办就办,奖罚分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务院在今年大督查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到,对去年大督查中受到国务院表扬激励的20个市(州)、20个县(市、区),实行“免督查”。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