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网讯(记者 钟发东):在陕西南部的汉中市,有一座小城名叫镇巴。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这里既是汉定远侯班超的食邑地,又是民主革命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28日和29日,记者随陕西新媒体达人一行,在镇巴县城先后游览了文化长廊、民歌广场,以及枫谷桥、苗族风情谷景区、黑虎楼、蚩尤广场、苗乡大道、苗乡广场、彩虹桥、班候园、红军园等,一路上在欣赏镇巴之山水美景的同时,也对镇巴的人文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这是快报网记者继4月17日之后第二次来到镇巴。和前次相比,相隔两个多月后的镇巴已然进入了炎夏,气温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从白天到黑夜,这座被人们誉为“民歌之乡 山水镇巴”的小城,总是让人感到无处不在的美丽和亲切。
镇巴有丰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东区有大楮河流域的纤夫遗迹、星子山自然风光、碾子垭的贞节牌坊和独具特色的民间建筑奇观坡坡街;中区有光棍梁的双石人、源滩的彪水洞瀑布、盐场的古关隘;西区有白天河原始自然风景区,内有千亩神葱园、内外罗城、光头山韩湘子修行地、亚洲最大成片原始木竹林、胡氏庄园、凌冰洞等30余处充满神奇色彩的自然生态奇观,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镇巴更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园林小城。平湖碧水、白云蓝天交相辉映,文化长廊、锦源广场、班侯园、红军园、奋进园、阅水廊、张飞园或承载着厚重历史或陶冶情操或催人奋进,让人留恋。黑虎梁青峰秀峦,林茂草丰,松涛阵阵,空气清新;柳林沟细柳娉婷,婀娜多姿;道寺垭绿茶似海,风景独秀。大巴山纳天地之灵气,得万物之泽润,乃川陕结合部灵泉至崇,是感悟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之地。
走进文化长廊,一股强烈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文化长廊背依水上乐园,匾牌式白玉护栏上刻着四十余首诗文,其作者都是镇巴人,有农民、学生,也有书记、县长等,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回望镇巴的过去,书写今天的成绩,以及畅想来来的美景。另一侧长廊,主要由大理石和自然石组成的书法石刻。石材造型各异、整体活泼生动,石刻内容极富代表性:有镇巴本土文人墨迹,也有省内外名人题字。其中包括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音乐协会主席赵季平等的墨宝。
民歌广场地处泾洋河西与罗家河交接地带,2004年围滩造地而成,是一个前临水上乐园后依镇巴青山的多功能广场。民歌广场由两部分组成,即北边的半岛广场和南段的休闲建筑。半岛广场南端建有群众文艺演出舞台,舞台配备现代化的灯光音响设备,背景为假山瀑布。自2006年起,由镇巴县委、县政府牵头举办“月月喜相逢”文艺演出活动。每当这时,容纳三千余人的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枫谷桥位于罗黑路口漫水桥上,为钢筋混泥土仿木结构,由巨大的砼墩、蜿蜒的桥身、长廊和塔亭组合而成。桥长87米,宽10米,桥下9墩8孔,塔墩上建3座塔式桥亭和18开间桥廊,亭廊相连。桥廊为单檐形式,高7.6米,桥的两旁镶嵌栏杆,桥柱之间采用苗族挂落,富有民族气息。
苗族风情谷景区位于镇巴县城城郊1.5公里,覆盖面积278公顷,其中景点核心区120公顷,规划总投资2.3亿元。该景区以县城为背景,以两沟一梁(柳林沟、七里沟、黑虎梁)为载体,以“苗文化”作为景区建设的核心文化内涵,将民歌文化、宗教文化、巴楚文化、轶闻传说等有机地融入到“苗”字当中,将建成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为一体的重现苗家风情的中国最北唯一苗文化主体旅游目的地。
黑虎楼位于黑虎梁山顶中段广场中央。广场东西宽31米,南北长46米,总占地面积1426平方米,楼海拔高度1015米,为仿古式六边形塔式建筑,共9层。蚩尤广场是苗族风情谷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共占地15亩,为圆形阶梯状建筑,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主要用于广大市民和游客游览、健身、观光以及苗族居民举行祭祀活动。蚩尤广场共三层,一层、二层宽6米,第三层直径61米,广场主要由中心高9米的苗族牛角图腾雕塑立柱、祭坛台阶、栏杆、石材铺装、须弥座浮雕、锯铜雕塑等元素构成,这些元素都紧扣苗族文化以及镇巴县苗族居民从古至今的生活习性精心打造,充分展示了镇巴地域人文特色。
苗乡大道由苗乡广场管理用房、上山步道和苗姑广场三部分组成。上山步道水平高度148米,长313米,宽6米,共999步。苗乡广场位于镇巴县城中心部位,占地1.8万平方米。整个广场硬质铺地,由喷泉、图腾柱、下沉式水景空间、浮雕、长廊等组成。九根图腾柱,象征“九黎”,寓意苗族的广大分支。九幅大型浮雕,则展现了苗族先民开拓进取的艰辛历程。
班候园位于河滨大桥西头,二道翻板闸上人造湖西岸,长95米,宽9米。傍山临水,以汉代建筑风格的亭、廊,班超塑像,班超食邑碑,班超故事石刻和让人浮想联翩的古代兵营戌灯为主要结构元素,辅以园林花圃、人行步道,将雄浑古朴的大汉遗风和生动明快的现代神韵和谐于一体,浓缩着镇巴数千年的历史流程,彰显着镇巴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
红军园位于河滨大桥西头,210国道和黑虎梁脚之间三角地带,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是一个集纪念、休闲、健身于一体的休闲广场。广场南端高达6米的24名红军战士群雕英姿飒爽,气贯长虹。群像用花岗岩雕成,基座长10米、宽3米、高1.2米。基座正面镌刻着1933年红四方面军特务政治处在苏家坡老百姓房屋墙壁上书写的标语“为土地归农民而战!”背面则镌刻着铭文。置身其中,一股崇敬怀念之情便会油然而生,红军英雄们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