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加入"补习大军" 幼小衔接教育别“跑偏”
专家:习惯养成比知识学习更重要
用孩子宝贵的童年时光提前补习并没有换来与之等价的成绩回报。“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准备的到底是什么?
不久前在全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会上,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幼教专家们坐在一起,就幼儿园教不教拼音和识字,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什么、如何学,幼儿园、小学、家长分别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这些教育工作者们认为,目前家长在学前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误区。把“幼儿”提前变成“小学生”会中断孩子对基本生活能力、探索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无异于揠苗助长。过早地将学业负担向学龄前孩子“前移”,恐怕只会欲速则不达。
在讨论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周兢老师认为:“尊重儿童学习发展规律的教育才是最适合的教育。3-6岁是学前书面语言的建立阶段关键期,应该是通过图画书的阅读,让儿童与书本对话、与图画互动,来感受汉字的结构,为未来的汉字书写做好准备。可很多家长将其错误理解为学拼音、写生字,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小学的教师都强调,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习惯的准备比知识更重要。一位小学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我就遇到很多小朋友习惯的准备不足,上学后不会整理书包、不会交朋友、不遵守课堂纪律、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一定要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才能适应小学的基本生活节奏。希望家长能更加关注孩子专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在讨论中教育工作者们认为,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小学化,它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共同合作,才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据西安市第一保育院院长王淑君介绍说,幼小衔接在一保会被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园会邀请小学老师和学生走进幼儿园,带领大班小朋友通过参观和体验小学生活,指导家长和孩子如何为小学生活做准备,打消家长的顾虑。"
为减少学前教育的随意性,西安新知小学则会在每年7月开办家长学校,向新生家长们发放《幼小衔接入学手册》。通过讨论等形式,从学习、交友、生活、心理等多方面,家校携手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加强幼小衔接教育规范与管理成为目前当务之急。很多家长和教师建议尽快建立幼小衔接教育准入制度,把好入口关,对幼小衔接教育举办机构的资质、硬件设备、安全设施、课程设置、师资条件等管理和约束,才是真正从源头上治理幼小衔接教育乱象,为孩子减负。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