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西安机动车保有量将破250万 南二环频现人为压车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二环保有量西安 2016-06-22 11:11:27
6月19日,西安交警部门启动西安机动车保有量250万倒计时活动。截至昨日下午5时,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494693辆,当日新车登记注册数量为1233辆。这看似简单的数据变化,映射出西安交通环境愈发严峻。
\

6月19日,西安交警部门启动西安机动车保有量250万倒计时活动。截至昨日下午5时,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494693辆,当日新车登记注册数量为1233辆。这看似简单的数据变化,映射出西安交通环境愈发严峻。

市民:

各部门沟通不畅给老百姓“添堵”

今年5月,网友发帖称,“出差去了趟北京,发现西安的拥堵跟北京差不多了”,他认为,西安的拥堵说到底不是二环限速而是人的问题。昨日,记者联系到这位网友毛先生。

毛先生表示,道路拥堵是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然的结果,“怎样去缓解或是治理,才能体现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当然也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他说,交通违法,并不是因为交通工具本身,因此解决交通拥堵就必须从规范交通参与者做起。

家住小雁塔附近的黄先生反映,前段时间阴雨天气较多的时候,小雁塔十字曾出现交通瘫痪的情况,“本来就路堵车多,结果围挡还要挡路,有些地方是多家施工分开进行,围了拆拆了围,本来可以一次性完成的事情却因为各个部门沟通不畅给老百姓添堵。”

对此,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副处长胡伟涛介绍,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水、电、气、暖的施工围挡问题,尤其是近年来西安加快了地铁建设,“这些工程都是无法避免的,而今天的施工是为了明天的方便,因此也需要得到市民的理解。”胡伟涛表示,为了减少占道围挡对道路通行的影响,交警部门除了严格把关围挡审批手续,同时还在考虑利用寒暑假学校放假交通环境相对宽松的时间段来进行施工,并严格要求限期完工还路于民。

体验:

早高峰南二环人为压车现象频发

西安交警部门连续对一些拥堵路段进行排名发现,总有部分路段在一个月内会持续出现拥堵,只是拥堵程度不同,比如南二环、西二环、东二环、星火路,这也是市民眼中经常会出现拥堵的地方。

昨日上午7时30分许,记者驾车从南三环与雁翔路十字出发,对西安部分路段进行早高峰体验。此时的手机高德地图路况信息显示,南二环长安路区域、南二环东段、南二环太白路立交、曲江大道盘道、西二环全段、东二环中段明显为拥堵区域,北二环与西二环交界处由北向南方向、东二环石家街盘道北侧由北向南方向显示为严重拥堵区域。

在曲江大道转盘,尽管交警部门多个方向设置了高峰时段的红绿灯,但是进入绕城高速和驶出绕城高速的车流量明显较大,而由南向北驶入曲江大道的车辆在西影路十字附近,出现不同程度的排队现象,由此引发西延路全段、南二环太乙路立交出现车流量较大的情况。

沿西影路向小寨十字方向行驶,车流量明显较大,但是并未出现拥堵。从南二环太白立交驶入南二环,在车流量本身较大的情况下,明显能看到部分车辆存在压车行为,导致车流通行缓慢。

自从西安交警部门采取了二环全段左侧两个车道设置最低限速措施以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但在我们的实际观察中,还是有部分驾驶人存在剐蹭事故不快速撤离的、不专心开车压车的等最终造成整体通行率下降的情况。”昨日,胡伟涛表示,通过在二环道路设置最低限速,是想向全社会树立起快速通行的一种交通理念,“因为通行效率提高了,拥堵的时间也就会缩短。”

解读:

车辆密度和路网结构关乎拥堵

“西安的交通拥堵问题形势逐年严峻,当然机动车增加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胡伟涛说,西安的城市路网属于棋盘式格局,这就导致平面交叉路口较多,“即使通过拓宽、增加车道,但传统道路的承载能力毕竟会达到极限,一旦超过极限反而会加剧拥堵。”胡伟涛举例说,假设将某段道路进行拓宽或者调整信号灯缓解该路段的通行压力,“这可以将原本存在的拥堵问题解决,但或许一段时间之后会把拥堵问题向下一个路段转移。”

“与一些南方城市相比,西安城市路网结构的弊端也就体现出来。”胡伟涛说,一些南方城市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市民居住也就分散开来,这就使得单位面积内的机动车分布比较均衡,“2014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215万辆,而90%的机动车都集中在主城区,主城区的车辆密度达每平方千米3400余辆,远郊县区的机动车只占10%,但是当时对比成都,城区车辆只占到成都市车辆的45%。”

昨日下午6时,记者查看高德地图西安区域拥堵地图可以看出,严重拥堵区域集中在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和未央区靠近北二环附近区域,雁塔区显示为拥堵区域,而未央区大部分为通行缓慢区域,灞桥区、长安区则整体显示为畅通区域。

胡伟涛说,一些南方城市的高架桥和城市环线较多,“一个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第二个通过环线将过境车辆隔离在城市之外,不会增加城市自身的交通压力。”

胡伟涛表示,综合而言,整个城市交通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管理部门就能处理好的事情,而是需要多个部门共同携手为市民出行提升管理水平和提供保障基础,“再加上交通参与者从自身的出行习惯、驾驶习惯的有效改进,即使在机动车增加的情况下,交通拥堵的问题肯定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记者 李小博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