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注:高教资源“蛋糕”,怎么切?
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差异明显的中国,高等教育要在公平与效率两方面兼顾颇为不易。
2013年5月,教育部联合几大部委印发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每个省份建设一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对14所“一省一校”,中央政府在财政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应该说,中央政府对这14所大学的重点扶持,使这14所大学已经有点接近于教育部直属高校,这是考虑高等教育的效率方面。
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布不够均衡。分布不均衡,有历史、经济、地理、体制等原因,而长期以来高考录取采用分省定额的方式,导致许多部属高校在属地与外地的招生比例较为悬殊。尽管在教育部的引导和规范下,教育部直属高校近年来已经逐渐减少了属地招生的比例,但还是由于分布上不够均衡,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各省(市、区)招生的总数与当地人口总数的比例,各地之间仍很悬殊。
从历史上看,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最多共设过32所,其中上海4所,北京3所,江苏、天津、浙江各2所,吉林、辽宁、湖北等省份各一所。民国时期国立大学虽在总量上不多,但在各省区的具体分布上基本呈现扁平化结构的分布格局,即大部分省区至少有一所国立大学。
总的来看,要实现我国教育公平与高考公平,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必须逐步走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的实施,便是均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步骤。
然而,支持在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在有的省份内又会形成新的不均衡。尤其是部分人口众多、有两所以上实力和水平较接近的大学的省份,选择一所大学作为“一省一校”,可能出现新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代表建议的打破“一省一校”资源配置方式,把人口、教育人口作为最重要的资源配置要素,向人口大省、教育人口大省进行倾斜,是可行的办法。
笔者认为,另一个解决路径是,在中央政府对“一省一校”财政上重点投入的情况下,有两所以上高水平大学的省份应将原来集中投入给“一校”的经费,部分调拨给其他高水平大学,并在各方面的政策上,对其他高水平大学给予平等的对待。(刘海峰 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