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几位博士硕士生的"回乡记":故乡不完美,但不缺少美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硕士生故乡博士 2016-02-23 10:29:36
今年春节,各种“回乡记”火了。“故乡并不完美,故乡也从不缺少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贺雪峰科研团队,几位经常在全国各地农村蹲点调研的博士生、硕士生,利用春节回家契机,深度观察中国乡村,没有偏见、成见,只忠实记录“看见”

观察人:陈锋 地点:福建永泰

生育观念趋向多元

农村年轻人不再信奉“传宗接代、多子多福”,更多追求生活质量

腊月廿三,福建永泰县一个小村子,高家四代同堂,热闹异常。

看着儿孙们进进出出,高老太太却高兴不起来,反复念叨:“老三媳妇怎么又躲娘家去了?”这是老三媳妇第二次在全家大聚会时“玩失踪”。她为啥躲避家人?

老三媳妇毫不掩饰:“我一回去肯定又被‘催生’,不回去还落个清静。”

福建许多农村恪守“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即便是走出了乡村、学历很高的人,这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当年,在乡镇中学教书的老大两口子,为生二胎,东躲西藏,吃尽了苦头。如今老三媳妇也到处躲,却是为躲“催生”。大嫂实在难以理解:“老三媳妇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据了解,老三在机关上班,媳妇是一家事业单位中层领导,儿子上初中。他们在县城有一套14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有一辆小轿车。

高家上下纷纷做老三媳妇的“思想工作”,老三媳妇却态度坚决:“我俩要上班,爸妈都年纪大了,再生一个,谁帮我们带?我休产假,工作就受影响,生活质量也会下降。”结果,几次“催生”动员都不欢而散……

老三媳妇盘算的是如何攒足儿子上大学的钱,以及来年全家外出旅游的事……她觉得“这才是想要的生活”。

思考:相对于“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如今人们的生育观更趋成熟和多元,老三媳妇的态度,也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理性选择。当然,老三媳妇的“理性选择”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难题:女性产假、孩子养育优育、生育和事业平衡等。这些事看似小,但同样需要配套改革,才能让包括老三媳妇在内的人们敢生二胎。

观察人:张雪霖 地点:安徽太和

结婚彩礼水涨船高

彩礼钱存在盲目攀比,普通农户娶媳妇,要花掉几年积蓄

“现在农村找媳妇,除了一栋楼房,还得要十五六万元彩礼。”崔婶儿家在安徽阜阳市太和县,夫妇俩在湖北宜昌市卖早点,22岁的儿子给他们打下手。

眼下崔婶儿最操心儿子的婚事。在当地农村,小伙子到21岁还没定亲,父母就开始着急。儿子今年春节要回老家相亲,盘算着相亲的事,崔婶儿很纠结:老家的楼房是10年前建的,当时在村里“上档次”,现在显得旧了。这些年在外挣的钱,在老家镇上买了两间门面房,又在宜昌买了一套小房子。老家再建新楼,既没钱也不会住,但不建又怕女方看不起。

蓄就没了,甚至要背债。春节期间,当地都在传一件事:一户人家要彩礼20万元!男方父母纷纷感叹:“真是不得了,彩礼越来越多,这咋弄!”

积累。“父母都希望女儿过好点,才会攀比着要彩礼。”

思考:“这边的亲闺女,到那边是儿媳妇,都是一家人,不是做买卖。”农村彩礼上涨,一方面说明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标准和心理预期逐步提升,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盲目攀比导致的。对这些不良习俗,还要靠道德和民间舆论来规范。有些地方的“红白事理事会”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值得借鉴。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