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朋友圈发啥爸妈信啥咋办 专家:陪伴是最好利器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利器最好专家 2016-01-26 09:55:19
“又有孩子走失了”“不看要后悔一辈子”“看完都哭晕在厕所”“抗癌之王,为了自己和家人必转”……打开微信朋友圈发现,父母大有取代微商、代购的架势,成为刷屏主力军。

相信“酸性”危害 妈妈拒吃酸性食物

成都市民杨先生的朋友圈,不断被“酸性体质”骚扰。“我妈找这类微信来看,比如酸性体质会致癌、环境污染会让体质转酸、癌症患者血液都呈酸性……不仅她自己转发,还要在群里分享给亲朋好友。”不仅如此,杨妈妈还根据微信内容调整了一家人的饮食,“蛋黄、牛肉、猪肉、甜点这些在微信内容中都是酸性食品,被我妈拉入黑名单了。”

而杨先生对此则深表怀疑,“不可能只吃所谓的碱性食品嘛,营养都不均衡。”而没过多久,那条关于“酸性体质”的微信就被第三方机构认定为谣言。医生顾中一表示,“人体血压和体液的PH值都是由一套动态平衡的代谢机构在控制,可以让血液中的PH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7.4左右),本身就属于弱酸性。影响身体酸碱度失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疾病和药物,甚至呼吸过程对血液酸度的影响都比食物要大。”

顾中一说,“碱性食物能抗癌”的说法存在偷换概念。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来是酸性还是碱性,结果都是一样的,先变成“酸性”,再变成“碱性”。多吃果蔬类食物并不是因为它们的酸碱性,而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这并不能撼动人体正常的pH范围。均衡饮食,加强锻炼和良好的心态能增强免疫系统,这才是抗击癌症的天然良药。

内容多是“标题党”

记者随意翻开自己周边几位长辈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们分享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养生秘籍、、心灵鸡汤等。其中的大多数微信堪称是标题党,“太可怕了”“太恐怖了”等危言耸听的文字十分常见。

多陪伴父母不要一味责怪

中老年人的朋友圈为什么会谣言扎堆?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说,“中老年人对内容真假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轻信谣言。”

在胡光伟看来,中老年人并非故意传谣,而是因为自身特别关心几个问题,“比如养生之类的伪科学,因为他们很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来转发这类文章。他们转发心灵鸡汤文章,是因为希望儿女能够关心自己。此外中老年人特别关心儿女安全以及个人收入,涉及这些内容的微信也很容易引起中老年人的关注。”胡光伟提醒,年轻人在收到父母发来的谣言微信时不应指责,“要多陪伴父母,弥补父母心理需求,帮助父母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