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朋友圈”为何谣言多?怎样才能远离谣言?
涉及财产安全类谣言
转发就能送话费?
家住丰台云岗的刘姥姥是一位70多岁的“微信达人”。自从三年前学会拼音打字后,她先后注册了三个微信号,和天南海北的亲戚朋友聊天。“微信能语音,能视频,真是太方便了!”
刘姥姥爱在朋友圈里转发各种帖子。刚开始玩微信时,她一天转发好几个帖子,可到后来,她转发的频率越来越低,到现在几乎几天才转发一次。
刘姥姥说,她曾经被朋友圈里的信息骗过。她以前转的最多的,都是“转发送话费”之类的文章。但转完之后一查,她的账户余额并没有增加。几次之后,刘姥姥明白了:“原来我被骗了啊。”
有了这次经历,刘姥姥对朋友圈里的“转发有奖”一概不信了。“这些信息我没法鉴别,干脆就躲得远远的。”
迷信类谣言
属X的要注意了……
虽然不认识的人,刘姥姥一概不加,但并不能过滤掉无聊甚至有害的信息,因为刘姥姥的老朋友们每天转发的信息,标题都非常耸人听闻。
“什么‘家中有属羊的要注意’啊!这些都是瞎掰,我不信这个!”记者也看了看刘姥姥的朋友圈,发现她的老伙伴们,很多都在转发“家中有属猴的一定要转”、“观音菩萨开库”之类的文章。
刘姥姥在这方面倒是很清醒,她觉得这些都是迷信信息,完全不靠谱。“后来女儿教我一招,点‘不看他的朋友圈’,这样他们发什么我就看不到了。”
失实类谣言
又有孩子走失了……
“一名三岁多的小女孩在北京顺义怡园附近被人拐走,现在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请告知,1383373……。”
前天,周老先生在家庭群里转发了这样一则消息,立刻遭到孩子们的劝止,因为这个信息北京警方已经正式辟谣了。“新闻里说了,这是有人恶作剧。138号码的机主最多的时候每天能接上千个电话,把人家的生活全都扰乱了。”周老先生觉得很委屈,他觉得自己转发,也是想帮助别人……
生活常识类谣言
倒输密码能报警?
周老先生说,还有一则消息,他在朋友圈里看到过多次,至今不知真假。内容如下:“如果万一被歹徒挟持去提款时,请倒着输入你的银行卡密码,这样相当于间接知会警方。例如你的密码是213516的话,你可以输入615312,提款机会识别到你是倒着输入密码,会按你的要求显示金额,但是会在匪徒不知情的情况下通知警方。”
记者了解到,所谓倒输银行卡密码即可自动报警的说法,纯属谣言。取款机的键盘只认你设定好的那个密码输入时的排列组合,其他任何组合都会被判断为密码有误,输错三次就自动锁卡。
如果真有人被挟持取款,按这一方法操作的话,不仅不能报警,反而可能因为输错密码激怒歹徒,招致人身危险。
追问
老人为什么热衷转发谣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说,老人的辨别能力差,跟外界联系少,获取信息渠道比较单一,比较容易相信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老人心地比较善良,想做点好事,转发信息帮助别人。他们主观上并不想传播谣言,但结果好心没有办成好事。
心理学家宗春山说,老人对死亡感到焦虑,对养生信息特别关注,容易转发这方面的信息。虽然在别人看来,他们转发的信息并不符合科学标准。
采访中,有老人说,看到老朋友转发的一些朋友圈信息,还以为他们已经核实过了,就特别相信。哪知对方也只是转发而已,并没有求证。
支招:怎样才能远离谣言?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对于各种养生信息,老人首先要看出处,没有可靠出处,不是专业机构直接发布的,不要太笃信。其次要有基本的健康理念,太神奇的说法不要信。某种食品好不好,因人而异,与身体和营养状况有关,不能听说什么好就跟风乱吃。
宗春山说,子女应该对老人更关注,比如帮助老人下载一些新闻客户端,关注一些媒体机构的公众号,这样可让老人得到更真实的新闻。
陈昌凤说,老人因为平常接触面很窄,才容易听一面之词。子女要给老人找可靠的信息源,特别是来自于专业机构的。像一些大医院公众号发布的保健信息都比较靠谱。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