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晓莹:32岁副教授获“索菲亚奖”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她却选择了科研,而且还做得那么出色”
庄晓莹:32岁副教授获“索菲亚奖”
当地时间11月17日,庄晓莹(左一)在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颁奖仪式上。图片由同济大学提供
本报上海11月18日讯(记者 董少校)中国32岁美女科学家获得165万欧元大奖!当地时间11月17日晚7时,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在柏林颁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庄晓莹到场领奖,成为首位在工程领域获得“索菲亚奖”的中国科学家。
“获得这个奖我非常开心,这是对中国学者科研实力的认可。”今天,身在柏林的庄晓莹通过越洋电话告诉本报记者,“我的感想在于,年轻学者在博士毕业之后要保持研究的热情和冲劲,抓住好的机会,把内心的研究做出来。”
庄晓莹的研究领域为纳米复合材料,研制具备高强度、抗冲击、耐腐蚀、轻质等特点的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庄晓莹运用计算机构建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对纳米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优化的假设方案并进行模拟验证。
“索菲亚奖”由德国联邦教研部和洪堡基金会于2002年设立,在全球领域选拔具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资助获奖者到德国开展为期5年的前沿课题研究。该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以往获奖者多来自数理化和生命医学等基础领域,庄晓莹是全球第三位、中国首位获得此奖的工程领域科学家,也是中国第七位“索菲亚奖”得主。
据介绍,庄晓莹2001年至2007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2010年获英国杜伦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在挪威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受聘同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今年12月起,庄晓莹将前往德国莱布尼兹—汉诺威大学,开展5年的科学研究。庄晓莹表示,165万欧元奖金将用于组建4到6人的团队、建设实验室等。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她却选择了做科研,而且还做得那么出色!”庄晓莹获奖的消息在同济校园传开后,师生对这位美女科学家充满了敬仰。该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顾祥林表示,庄晓莹是同济“本土”培养的学者,她的获奖将激发青年教师和在校学子坚持志趣理想,走出自己的科研之路。
作为孩子的妈妈,庄晓莹认为社会和家庭的支持非常重要,同时也要保持做学问的初心:“在博士毕业到开始工作的过渡阶段,一定不能懈怠,保持在校期间的热情和专注,就有可能做出一番成绩来。”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向庄晓莹致信祝贺,肯定她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勤奋钻研,感谢她为提升学校土木工程学科国际影响力作出的贡献,并勉励她坚守“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传统,在未来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19日第3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