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老人跌倒,需要保险来“扶”?

——扶老人险上市一月后调查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老人 2015-11-18 11:17:01
新华社图扶老人这个简单行为变得越来越不容易。由于担心被牵入纠纷或官司,许多人在帮助老人时往往多了几分顾虑。一款名为扶老人险的保险项目在支付宝平台推出后,仅一个月累计销量就达到5265份。这款人气火爆的
新华社图
新华社图

扶老人这个简单行为变得越来越“不容易”。由于担心被牵入纠纷或官司,许多人在帮助老人时往往多了几分顾虑。一款名为“扶老人险”的保险项目在支付宝平台推出后,仅一个月累计销量就达到5265份。这款人气火爆的商业保险,能破解“扶还是不扶”的社会难题吗?

 

10月15日,一款名为“扶老人险”的保险项目在支付宝平台推出,并面向包括陕西省在内的全国26个省市销售。现在,只要在天猫商城官网搜索华安保险旗舰店就可以找到并购买“扶老人险”。这款“扶老人险”的总销量也排在了店内出售的28种保险里的第一位。

据媒体报道,来自支付宝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扶老人险”上线3天就有2.6万人参与投保,其中2.4万投保用户为80后和90后。而记者在其天猫官网上看到,截至11月16日,华安保险“扶老人险”在推出仅一个月的时间后,其天猫旗舰店的累计销量就已经达到了5265份,这个数字远超排在第二位的564份,可见其人气之火爆。

扶人,有法却很难执行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了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应飞虎的评论文章《九成真相率如何突围“扶人困局”》。文章中提到:在从2004年至今年10月的149起因扶人引发争议的案件中,80%左右的案件真相最终被查明。其中冒充好人的撞人者32例,诬陷扶人者84例。而最近两年,随着监控等设备的普及,真相查明率已超过九成。2014年以来的21个案件,有20个案件的事实真相通过监控或证人证言得以发现。文章一出便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网友也将这组研究数据称为“扶人数据”。

从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到去年的四川扶老人被讹事件,社会上关于“扶人”的讨论一直没有结束。扶人者被当作了撞人者,甚至遇到故意讹诈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扶人”这个本应很简单的助人行为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让不少人陷入了“扶还是不扶”的困局。因为担心由于扶人反而被牵入纠纷或官司,造成经济上或精神上的损失,人们在选择时往往多了几分顾虑。

那么困局何来?应该说这里面既有扶人者、被扶者的道德缺失,也有对扶人者法律保障的缺失以及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不足。如果发生了扶人被讹诈或者肇事者冒充好人事件,远不能止于道德层面的评判,还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处理此类事件并保障无辜者的合法利益。无疑,用法律手段解决扶人难题也是当前最有效、最公正的途径。

正如应教授在文章中指出:“多年来,由于认识上的问题,法律的实施力度不足。在上述84起被扶者恩将仇报的案例中,仅有1例受到了扣留的处罚,但因违法人员已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在32起肇事者冒充好人的案件中,有对肇事行为进行处罚,但没有对冒充好人的行为进行处罚。”

当然,针对“好心扶人反被讹”,并不是没有法律依据。只是根据目前的法律,如果出现“被讹”,当事人可到法院提起名誉权的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这在具体的实施中有一定难度,首先是举证难,再者是对于讹人者的惩戒较轻,难以对此类讹诈发挥遏制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在区域内推出相应法规,也就是“好人法”,依法保护现场救助行为。今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该条例规定:被救助人主张其损害是由救助人造成的,应当依法承担举证责任,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担不利后果。救助人因被救助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而发生费用的,有权依法向被救助人追偿。另外,北京、上海等地也已经出台类相近的医疗急救服务条例。

“扶老人险”,会否反推社会公德

“你买扶老人险了吗?”这两天,西安大学生吴娜在和朋友聊天时总会问对方这个问题。如果朋友说“没有购买”或者“不知道”,吴娜就会马上给朋友发链接,推荐他们购买。“只要3元钱,还可以直接在网上购买,感觉很新奇,我当时没多想就买了,”吴娜说。

记者注意到,这款“扶老人险”的购买流程简单,保费3元,保险期限1年,赔偿限额2万元。其保障内容是:因老人等摔伤撞上等意外,被保险人提供帮助后被误认为是肇事者,而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法律诉讼费用。

吴娜告诉记者:“买的时候是一时兴起,不过后来和在保险公司工作的表姐聊了聊,反而觉得很有必要。年轻大学生往往都是热心肠,万一不幸遇到纠纷官司很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前程。我们买保险不代表说我们怀疑别人,只是力所能及给自己多一份保障,和买别的保险没有什么区别。”

在西安街头走访时,记者也明显发现,在已经购买或有意向购买“扶老人险”的市民中,年轻人占绝对主体。“年轻人喜欢追新鲜事物,行为也比较容易受他人影响,看到朋友室友买保险了,便会跟着买,我们宿舍的6个人就全部都买了这个‘扶老人险’。”大学生李琛说。

与年轻人的积极态度不同,中老年人往往并不认同“扶老人险”。一位购买了该保险的市民说:“我私底下是买了这个保险的,但我出去就不和别人说了,怕别人知道了反而造成误会。”“我不能理解这个保险,好像我们老年人都是坏人,出门就讹人一样。我们大多数老年人都是讲公德、讲法律的,临老被人提防着,挺伤害我们感情的。”市民王大爷无奈地说。

“道德不能解决的事,先用商业办法突破。”一位保险业从业人员说:“‘扶老人险’能热卖恰恰说明了它是被需求、有市场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来填补法律上的空白。我不觉得这是纯商业的炒作,它是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至少能给好人吃颗定心丸。尽管不是我们公司推出的,可我很支持它。”

事实上,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扶老人险”的社会价值,但也不能高估它的效果,因为通过这样的商业保险形式来推动社会道德的提升,其影响力是有限的,也不是治本之策。律师陈晨表示;“保险公司推出这样的保险,在救人助人被讹的案件中能发挥一定效果,多一份保障。但这也折射出法律的缺位,需要建立起法律法规予以保障。本来是道德方面的事,我们通过法律手段推进,现在发展成了法律也有空白,得靠商业来介入。试想每个人都去买保险了,我们的社会就更好吗?”

扶老人困局,亟须多元尝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扶老人在社会中的尴尬处境也让我们深思到底应该如何破解扶老人困局,以正社会风气,让每个施助者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时更加安心从容有保障。

“现阶段肯定是要多元尝试、多管齐下的。”律师陈晨说。她进一步解释:首先,要促进我们社会建立健全公共社会保障机制,减轻老年人的看病负担,他就不会因为害怕看不起病而讹钱,讹人的情况必然会减少;其次,还是我们的法律要跟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约束机制。我看杭州这次出台的条例中,有一项明文规定“救助者无须自证清白”。这一点对于施救者来说太重要了,以前的案子中都是需要施助者举证,自证清白。一般救人者在看到有人摔倒或被撞都是本能第一反应上前施救,根本不会考虑说被讹怎么办,也不可能先找能够证明我清白的证据才去救。因而,杭州出台的政策是找准了扶人困局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值得鼓励。对于它的效果和后续普及情况,我们还需要观察,但绝对是开了一个好头。再比如加大对此类案件中讹人者、诬陷者的惩处力度,因为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现在的处理都是很轻的。我们说这些“小恶”如若不根除,必会积为“大恶”,严重危害社会道德和他人利益。

不过,除了法律、制度层面的解决办法,还应呼吁道德的归位,杜绝“扶人被讹”的发生。面对老人摔倒而不敢扶,这是可悲与可怕的,意味着我们社会的道德教育出现了缺失与不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的。对此,陈晨也强调:“让好人敢做好事,让坏人得到惩处,这是老百姓的普遍想法。如果因为自己做好事扶了人反倒被讹诈,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还要做的就是重拾道德。一方面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还有一方面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道德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的道德素养,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正如陈晨所言,记者采访中,很多市民在谈到解决扶人难时,都赞同回归道德,“提高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平可以真正解决问题,否则今天解决了扶人难,明天就可能出现其他问题。让好人过的从容,让每个人过的舒心,我们就不用买保险了。”吴娜说。

总之,扶人困局不是无解之局,“扶还是不扶”这个难题的最终解决仍是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记者 刘曌琼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