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母亲河”重生荣光再现 感受千里渭河壮美风采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渭河母亲河荣光 2015-11-17 09:21:58
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打基础、利长远,润泽三秦大地重大而长远的民生工程。经过四年多的综合治理,这一我省史上投资最大、规模空前的水利工程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打基础、利长远,润泽三秦大地重大而长远的民生工程。经过四年多的综合治理,这一我省史上投资最大、规模空前的水利工程,不久前实现了堤防主体全面建成。渭河,这条发端自甘肃鸟鼠山、流经我省关中多地的“陕西母亲河”,如今已恢复了她往日的荣光。从今天起《陕西新闻联播》《追赶超越争上游》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壮美渭河》。通过一个个靓丽的镜头和鲜活的故事带您感受“千里渭河”的壮美风采。

    记者:水流清澈见底,石块粒粒可数。大家看我身边这一弘潺潺清流就是千里渭河的正源——清源河的源头。别看它现在只是一条小溪,从这里出发后,它将开始一段800多公里的行程,滋养着渭河两岸的百姓、孕育了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

    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记载:“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渭河自西秦岭末端“鸟鼠山”发源,从陇地丘陵沟壑中流出,汇集沿线丰沛的支流水系,从涓涓细流到浩浩汤汤。流经甘肃定西、天水,陕西宝鸡、杨凌、咸阳、西咸新区、西安、渭南等8市(区),最终在渭南市潼关县三河口地区汇入黄河,成为黄河的最大支流。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对渭河历史文化的形成一直有着深入研究,在他看来,人类伟大的文明都往往都与一条河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渭河是我们陕西的母亲河,我们说中华文明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实际上是渭河文明,因为渭河是古黄河的故道,古黄河就是从刘家峡经过天水宝鸡西安出潼关到了三门峡,整个中华文明的主线全在渭河流域。从最早的人文始祖华胥氏母系氏族到女娲伏羲,再到炎帝黄帝,最后到了周秦汉唐,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流。

 然而,被深厚黄土层覆盖的关中平原,土壤质地疏松,极易被水流侵蚀。加之长期滥垦乱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渭河成为一条多泥沙河流。河床淤积的抬升,严重威胁着两岸百姓,资料显示,从1401年至2010年的600多年间,渭河先后发生较大洪灾265次,不到三年就会发生一次。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污染的加剧,渭河又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世代住在渭河边的村民钟仁华亲眼目睹了渭河从田园风光,到恶臭难闻,再到遍地污染的过程。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仓张村居民钟仁华:我们村庄就在这一片离渭河才50来米。这河里一涨水离我们村庄这么近把人吓得,一点都不安全。家家都是养猪,养牛,搞养殖那环境就更差了,一到夏天臭的不行。平时就留不住,收入不行,只能外出打工。

自古以来,治秦先治水。为了这项打基础、利长远,润泽三秦大地重大而长远的民生工程,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投入近300亿元,启动渭河全线整治,提出“治水兴陕”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水利当做实现全省经济实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质、生态环境上台阶的一个关键所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渭河实地调研,具体部署水利工作,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颁布了《渭河管理条例》等法规。用5年时间,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决心以对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把渭河的事情办好。

4年多过去了,从宝鸡到潼关700公里的防洪大堤,主体已全面建成,成为一道坚实的防洪屏障,成功抵御了2011年以来历次洪水的考验。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渭河整治的从开始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洪畅,堤固,不能让渭河再给两岸人民带来灾难,这是我们下了死决心的。同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要改善渭河河道和渭河两边的生态环境,把它要变成人民群众的一个好去处,这两者都是兼顾的,变害河为利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福祉。

记者:这座古色古香、颇具秦汉建筑风格的大桥,是灞渭桥。它就坐落在西安灞河的入渭口,是一座防汛、交通桥,全长有1288米,是渭河治理工程中54座桥梁中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也是最长最美的景观桥。站在桥上,我们可以远眺浐灞湿地公园,也可以欣赏到灞河入渭口千余亩水面上盘旋的白鹭和野鸭,向北还可以观赏到渭河的美丽风光。成为了休闲、纳凉、观鸟的好去处。

无论是渭河上游的宝鸡、中游的西安咸阳,还是下游的渭南地区,人们都会惊喜的发现如今的渭河沿岸已经被大片的绿色覆盖。如今,钟仁华和村民们已经搬迁进了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滨河社区,他会时常和家人一起来到河边,享受生活。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仓张村村民钟仁华:原来觉得人家城市好,现在回来感觉咱们这地方还更好了。

 “渭河综合整治”这项泽被后世的宏大工程,除了在加固河堤实现安澜防汛以外,还借助自然地势打造了一批生态景观和休闲设施。同时,综合治理也拉动了沿渭河段的产业经济,推动着新型城镇化的和谐发展,极大地造福了当地百姓。请继续关注《陕西新闻联播》大型系列报道——《壮美渭河》。我们将从防洪安澜、新型城镇化发展、城市经济转型、人居生态和谐发展等方面给您继续深入解读千里渭河的魅力。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