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带一路"春风 看农高会如何联动欧亚科技兴农
共合作:东盟客商借力农高会拓市场 合资联手最期待
如果说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德国与荷兰代表了陆上“一带”客商对农高会的关注话,来自斯里兰卡的默罕默德•月瑞斯则代表着海上“一路”对农高会的认可。
在A馆二楼展厅忙碌的月瑞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十分客气。据他介绍,自己在斯里兰卡的FNF CACH公司主要从事椰糠加工,但作为北京中农中康的控股企业,他们生产的椰糠原料还要运到中国进行深加工。经过加工后,降低了盐份,控制了PH值的椰糠摇身一变就实现了废物利用,变成了用于无土栽培种植培基。
据了解,农高会日益提升的影响力越来越吸引农业高科技企业参展,北京中农中康的参展,也让月瑞斯有机会一同跟随控股公司参展农高会,第一次来杨凌的他坦言感觉挺好。“我们的产品很吸引人,感兴趣的人都会100%进行详细询问了解,这种感觉很好,从今年开始,我打算以后每年都来参展。”
月瑞斯同时还告诉记者,这是他第20次来中国,第一次来时还很年轻,这些年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发展很快,能够看到的外商也越来越多。“中国的市场特别大,我们不仅希望能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中国市场,我们自身还需要中国的很多产品和技术。这些无土栽培介质,今年刚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到了陕西,来参展前已经发货了。”
蜕变升级新高度 农高会成联动欧亚科技兴农的新支点
从农业科技基础薄弱的中亚客商借助农高会寻技术引设备觅得商机,到全球领先的德国荷兰希望借助杨凌的宝地示范自己的设备与技术,从第一次来就表示以后都会参加,到连续6年从不缺席。
农高会的魅力所在就是汇聚四海宾朋,集合兴农技术,有来有往,有买有卖,在交流中成长,在摸索中前行。如今“一带一路”给农高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支点,开启新的征程。
10多个丝路沿线国家,15项国际交流活动,近20位部(州)长率团,500多名国外嘉宾,超120家丝路沿线参会参展企业……看着一串串递增的数字,已经走过22载的农高会借助“一带一路”的春风,紧抓陕西亮出“丝路起点”的新名片,可以说正在蜕变升级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联动欧亚科技兴农的支点和纽带。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