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诺奖效应:获奖者旧居变景区 名字成商标
10月8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同举办座谈会,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中新网10月13日电(宋宇晟) 莫言之后,又一位中国人获得了诺奖。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共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虽然获奖已经是一星期之前的事情了,但对于屠呦呦来说,或许只是个开始。这一点从2012年莫言获奖之后的情形已经可以看出。而通过两个中国人在获诺奖后生活的变化,我们似乎还能发现一些固定的“套路”。除了接受祝贺外,他们还经历了很多其他的事,比如旧居变景区,书信、手稿被拍卖,名字变成商标等等。
对此,屠呦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自从我获奖之后,事情太多了,我们家的电话就没有停过,我和我丈夫八十多岁了,我们根本关注不过来。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