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全国首例人脑冷冻术细节:把人头切下存放国外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人脑首例人头 2015-09-18 16:50:09
昨日,媒体报道了国内首例人脑冷冻术,引发大量关注。被实施该手术的是名叫杜虹躺的61岁女性。  今天,《新京报》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跟踪报道,揭示了这台人脑冷冻手术中的惊人细节。以下是报道原文摘

  人脑活性能保持50年吗?

  理论上可行,但复活要跨越脊髓链接等艰巨挑战

  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器官移植医生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按照文章的描述,美国医生冷冻杜虹遗体头颅部分的过程和原理,和临床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的器官获取、保存非常相似。

  -196摄氏度的低温环境,是医学上细胞、组织保存的“通用”环境。比如,公众现在已经比较熟悉的造血干细胞。而设于北京的中华骨髓库、北京市脐血库,在保存造血干细胞时,都使用液氮罐。

  根据北京市脐血库的官方宣传,一份脐带血,在液氮罐的有效保存期,是18年以内。这个时间,与50年相比,也相差甚远。

  上述医生解释说,无论对组织、细胞,还是对器官,低温保存,是要降低它们的代谢,以及所需要的能量。这样,处于体外无氧状态的细胞或器官,基本不需要能量,但依靠保存液中供给的微少能量,也能保存基本的活性,以待在合适的时机“重建生命”。

  但再小的冰晶,对细胞和组织也会产生伤害。这位医生认为,在-196摄氏度低温环境下保存一个器官,其所需的保存液,还要拥有很关键的防止结冰功能。在临床器官移植领域,一个肾脏体外保存的标准时间是24小时以内,一个肝脏是12小时以内最佳。保存杜虹头颅的保存液究竟是何配方,他说,“难以想象和分析”。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贾旺说,在目前的医学技术支持下,神经被低温冷冻50年,复苏的可能性是有的。

  不过,冻存的神经组织即使恢复了活性,能否移植到另外一个身体上,并产生新的生命,还要跨过脊髓链接,中枢神经再生等多重艰巨的挑战。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