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国家投资175万建成临潼油槐垃圾填埋场竟成摆设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临潼填埋场摆设 2015-05-12 17:33:07
2012年开始国家就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并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套资金,我省也在2012年—2014年三年时间里注入15亿资金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然而,近期却有临潼区油槐街道办事处白家村群众反映,位于该村四组的油槐垃圾填埋场建成一年未正常使用,全镇的垃圾却被倾倒在与
\
标志醒目的垃圾填埋场指示牌

\

倾倒在路边的垃圾部分已覆盖了路面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西安讯(记者  李阳  向阳)2012年开始国家就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并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套资金,我省也在2012年—2014年三年时间里注入15亿资金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然而,近期却有临潼区油槐街道办事处白家村群众反映,位于该村四组的油槐垃圾填埋场建成一年未正常使用,全镇的垃圾却被倾倒在与垃圾填埋场一网之隔的沟道和生产路旁,雨天污水横流,晴天苍蝇乱飞,臭气冲天。
巨资打造一年未使用
 
       5月11日,记者就群众反映问题,深入实地调查采访。
       车行至临潼区油槐街道办事处辖区时,路边不时会出现砖混构成的垃圾台里有群众倾倒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车辆转运垃圾箱也有序的停放在路旁供群众使用。
       进入油槐街办白家村,竖立在道路北面的“油槐垃圾填埋场”的牌子格外醒目。还未走近,车窗外就飘来了浓浓的恶臭味,无数的苍蝇在车窗外飞舞,沿着箭头指引的方向,远远就可以看到一个用绿色隔离网围起来的白色池子。这个大池子就是政府耗资175.89万元,历经四个月修建,占地11322平方米的“油槐垃圾填埋场”。在这个宏伟的大池子外树立着三个牌子,分别书写着“油槐街道垃圾填埋厂工艺流程简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制度”和“2013年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

杂草重生的大门内外谁能看出有过车辆碾压的痕迹

\

锈迹斑斑的铁锁谁敢说他每天都会开启

 
       走近用防护网制成的大门,记者看到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明显很久没有开启过,大门内外杂草重生,没有车辆碾压的痕迹。透过结实的隔离网和防护网,除大门内十余平米的垃圾外,竖立在池子里的几根导气竖井在阳光下分外耀眼。一个偌大的乡镇,几万人的生活垃圾,一年多时间难道就那么不到十几平米吗?油槐街道及各村组的垃圾哪里去了?
一网之隔垃圾堆如山

\

网内净如水网外一片狼藉

 
       正当记者疑惑不解时,不远处一个拾荒者的三轮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三轮车背后约三四十米的生产旁倒满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也不乏其中。
       就在与新建的垃圾填埋场一网之隔的芦苇荡中一大片垃圾破解了记者之前的迷惑。大量的垃圾在这里堆积成一座座小山丘,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交织成一片,苍蝇飞舞、臭气熏天。      
       一位拾荒者在一座座垃圾山中挑拣着可以变卖的废铜烂铁。看到一片被着黑色遮阳网覆盖的垃圾,记者好奇的询问拾荒者“师傅,您经常来这里捡废品吗?为什么这片垃圾用遮阳网罩着?”


\

应付检查的遮羞布

       听到问话,拾荒者没有停下手中的活,一边低着头整理所捡物品,一边和记者聊起来:“我经常在这里来,捡废品卖钱,那一大片盖着的垃圾是上回来领导检查了,才盖的。”
       记者问道:“你知道这个垃圾填埋场建成了为啥还要把垃圾倒在这里?”
       拾荒者答道:“垃圾场建好就倒了几天,后来一直在这个沟里倒,要是倒到那个场子里还没法捡垃圾了……为啥不在那里面倒我不清楚。”


\

严格的工艺流程显得苍白无力

       随后记者在“油槐街道垃圾填埋厂工艺流程简介”里看到,进入填埋场内的垃圾有着一系列严格的处理程序,如称重计量、喷洒灭蝇杀虫剂、剩余渗沥运至污水厂处理达标排放等。然而在这个国家耗资巨大的垃圾填埋场却没有看到任何的处理设施。
170余万工程成摆设
 
       提起垃圾填埋场的事,白家村四组一位姓付的村民讲:“国家对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是件好事情,我们都很支持,当时征地时占用耕地也不是很多,因为那里以前是一个砖厂,不够用占了部分耕地。但是现在建成一年多了没有使用,全镇的垃圾都倒在了旁边的水沟里,既污染环境又不美观,国家把钱花上,全糟蹋了,现在就是个摆设。”

\

被苍蝇占领的汽车

       一位正在吃午饭的村民气愤地说:“全国上下都在搞新农村建设,搞一个垃圾处理厂是好事情,但是国家花了170多万元,用了几天嘛。几乎每天都用垃圾倒在沟里,不在处理场里倒,不处理。把门锁上政府还要给看场子的每月600元工资,就是白拿钱。你看这里苍蝇飞的,把人能臭死。”说着在地上给记者画着垃圾场的位置和目前垃圾倾倒的位置。
       记者想通过垃圾填埋场负责人,白家村四组组长郭某了解情况,家人告诉记者郭某出门了,没法联系,并告诉记者垃圾每天都在填埋场里倒。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油槐垃圾填埋场建成一年后不能正常使用?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本网将继续报道!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