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银行卡清算垄断打破势必释放多重利好
4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下称《决定》),规定从2015年6月1日起,符合要求的机构可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在中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这意味着在中国清算市场即将告别银联一家独大的垄断时代。
现在每一张中国境内发行的银行卡上,都会有中国银联的标志,因为她自2002年成立以来,就是境内唯一的支付清算机构,在国内从事支付业务必须通过银联通道。这里说的清算,指的是使用银行卡交易后,银行与银行、银行与收单方(受理银行卡的商家)直接的资金结算过程。
银行卡清算市场本身是完全不具备垄断属性的,虽然出于规模经济、风控条件的苛刻与服务效率的要求,清算市场上总会在有限度竞争的情况下产生出VISA、万事达(M asterCard)、美国运通这样的巨头,但竞争总是存在,而银联的垄断是行政政策所决定的。况且,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业务595.73亿笔,金额449.90万亿元,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4.7%提高至2014年的47.7%,而且这一比重还将不断持续增长,显然,仅银联一家已无法满足高度膨胀的社会需求。因此,无论是出于效率、风控或规模的考虑,放开清算市场均为大势所趋。
在W TO裁决的敦促下,中国2014年10月29日已决定进一步放开和规范银行卡清算市场。而本次《决定》的新规,代表今年6月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牌照将正式放开。开放市场为银行卡清算带来的新景象,令人期待。
新规提出的牌照门槛很高,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持续从事银行、支付或清算等业务5年以上且保证连续3年盈利,本来已将符合条件者限制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当然,已在中国蛰伏了30年的国际支付巨头VISA、万事达,以拥有最大线下收单的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从事线上支付多年的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符合条件的,也很有可能加入战团。其中,万事达已明确表示会申请牌照,VISA也表示将“予以研究”。亦有消息指有国有大行正联合多家银行,共同发起一所清算机构。
许多人在揣测开放竞争是否会降低手续费,或打破发卡行、收单方与清算机构在手续费中7∶2∶1的收费结构。新机构为吸引客户,即使先免费亦非不可能,但比起手续费,开放市场还有更大的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提高清算市场的风险控制水平与可能。一方面,当单一清算机构垄断市场的时候,有一种安全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就是一旦该机构出现网络瘫痪,就等于全社会的支付清算体系都无法正常运行了,2006年银联的系统故障就曾经引起过恐慌。而当一个清算市场上拥有多个银行卡清算机构与网络,则可互相备份保障整个社会的支付体系持续顺畅,为风险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小地方,出现了很多pos机套现欺诈等行为,而国际支付机构如VISA、万事达已积累大量信息数据,对反欺诈与反洗钱等均有非常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引入后可进一步提升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的风控水平。
另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曾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实质上就是绕过了银联这一清算机构,这也被认为是其被暂停的重要原因。第三方支付机构中的龙头所属集团阿里、腾讯都已获得民营银行牌照,且均会发展互联网银行,若再拥有银行卡清算牌照,则形成了虚拟信用卡的完整闭环,将打开互联网金融的新局面。
本次《决定》虽然只是框架性指导意见,但银行卡清算市场的放开,已足够带来无限想象。银行卡清算市场放开还有待具体细则的推出,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不会想要依靠政策盈利的机构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