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什么样才算“好学校”? 会让你怀念校园时光的地方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校园时光地方学校 2015-04-09 20:09:19
“我理想中的学校,就是在学校里和小伙伴一起玩。”   “我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有一个游泳池、一个绿油油的操场和四个篮球场。”
“我理想中的学校,就是在学校里和小伙伴一起玩。”

  “我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有一个游泳池、一个绿油油的操场和四个篮球场。”

  “我理想中的学校,老师对我特别和蔼可亲,不管我考多少分,她都鼓励我。”

 

  ……

  一千个学生的眼中,就有一千个“理想学校”,对“好学校”的争论似乎就从没停歇过。教育行政部门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专家们各有一套评价理论,而在普通民众眼中,无论专家怎么说,他们只看学校的硬件和师资。当然,更重要的是,“升学率”这个硬杠杠。

  近日,华商报记者走访了西安一些家长和中小学的校长,他们各自对“好学校”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家长:让孩子快乐比成绩更加重要

  4月5日,华商报手机APP华商巷议发布了关于“你心目中的好学校是啥样的”调查。你会用什么标准衡量一所好学校?43%的读者表示,为了上名校一定会天天逼着孩子学习。因为“熊孩子”不逼迫就只知道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56%的读者却斩钉截铁地表示,绝不会强迫孩子学习。他们认为自己曾经上学时也被补习班摧残过,所以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有个快乐的童年。从投票结果来看,让孩子快乐比成绩更加重要。

  针对小升初怎样选择好学校,家长们的争议很大。“肯定是升学率大于天啊!哪个学校的升学率高,报哪个学校!”家住西安东郊的乐乐妈斩钉截铁地表示。和他一个小区的挠挠爸爸却持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学校德育工作要做的好,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孩子要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还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学校的畅想。于天宇的爸爸于晓峰提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学校:1、体育课必须每周三次,从跑步等基础素质抓起,科学训导,为每个孩子建立完整数据库。因人施教,功在当下,利泽千秋;2、强化孩子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成绩再优,也只是昙花一现。从会考试、出成绩,向勤思考,爱阅读、善提炼、长规划的情商型转变;3、改变作业模式。作业本质应是孩子掌握基础,汲取营养,引发思考,拓展思路,延伸应用的利器,而不是靠数量、重复、死记硬背来扼杀学习的激情。

  张城玮的爸爸说道,“希望学校能增加一些更适合孩子天性的课程。比如,根据女孩好静和男孩好动的特点,开办一些实践探索类的课程。”

  校长:和学生个人匹配度高才是好学校

  校长眼中,理想的校园应该是什么样子?“一个好学校,一定要有一批优秀的老师。这些老师的优秀,不仅指专业上的精湛与娴熟,更指人格的完善,师德的高尚。因此,良师的存在,成为好学校的第一标准。”西安市第三中学校长邵国希向记者描绘了他心目中的好学校,他表示,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中的一草一木,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反映出这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好学校是可以让我们心里感到舒服,但同时又能帮助我们保有斗志的地方。这也就是说,好学校归根结底是和我们个人匹配度最高的学校。

  在远东一小校长马玲眼里,一所好的学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将来负责。好的学校还要开齐开全课程,并创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孩子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成长。好的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重视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西安市八十三中校长刘忠建也描绘了这样一副美好的画卷,“每个老师迎着朝阳上班的时候,他们的心中会有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披着晚霞离开校园的时候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对于学生来讲,我希望他日后无论在社会获得多大的成就,当他想起自己的母校时,都会感激和怀念曾经美好的校园时光。”[page]
 

  结语:学生的大脑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炬

  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愉快,学有收获呢?

  “现在一些传统学校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完成。学生几乎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探索求知只是漂亮的口号。”清华大学附中秦汉学校执行校长徐海鹰表示,在以“塑造”和“管制”为中心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更习惯于培养听话的孩子,而不是有自己的思想、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人。因而他们进入社会后也往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即使明知不对也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不用说主动提出创造性的思想了。

  “真正的教育者理应把学生看作是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我们不应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空荡荡的容器,而应看做是一支支等待我们去点燃的火炬,它一旦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西安市八十三中校长刘忠建接受采访时表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其说是手把手地教学生怎样去做,不如说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敢于向书本、向老师、向名家、向一切‘权威’说‘不’!”

  华商报记者 杜娟 潘晴

  记者手记:

  学校就如池塘 “种子”自然成长

  “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这是梭罗在《种子的信仰》里一段著名的话。这里的“池塘”就好比我们的学校,学生可以是“水鸟”,可以是“两栖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不需要你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地,种子开始到来了。这就是“自然”的力量。

  反观我们的学校,学校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本领,获得成长的地方。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因而显得喻意混杂。“本来是一个清澈的池塘,但却被变成了一条浑浊的大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坦言他对当今学校的忧虑。教育应该追本溯源,返璞归真。学校是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应该回归其本来的功能。

  最好的学校,不一定是升学率排名靠前的,而是最适合孩子能力水平的、能发挥孩子特长的。若未来的学校排行榜,能分更多门类,能按多元标准,让学校各展所长、学生各取所需,那么,每位受教育者拥有各自的“最好”学校或许会成为现实。华商报记者 杜娟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