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买学区房“占坑”靠谱吗?您可长点儿心吧!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学区 2015-04-07 11:09:54

QQ截图20150407093450.jpg

  原标题:买学区房“占坑”靠谱吗?

  买学区房“占坑”靠谱吗?

 

  编者按

  余先生去年以35000元左右每平方米的单价,近500万元的总价购买了华景锦苑物业。昨日,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发布了个别公办小学和公办初中招生地段微调的公示。不少家长看后不淡定了:花了重金买了学区房,却未如开发商之前承诺的入读心仪的学校。(《广州日报》4月5日)老实说,类似的事件此前在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学区房就像一个拥有魔法的“大坑”一样,前面一波家长跳下去,后面又有一波前赴后继……在提醒家长们“长点儿心”的同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是否也应当在规范学校划片范围、促进教育均衡方面有更多作为?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业内人士的观点。

  当心“占坑”不成蚀把米

  凌宗伟

  学区房热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重点中小学的出现,这些重点学校无论是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学生来源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这样的优势不仅催生了择校热,也拉升了学区房的价格。

  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就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出发点无疑是良好的,但对家长们来说,却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为了使孩子能上好学校,一些家长往往不惜代价也要买上哪怕一间学区房,一批外来家长买了某个热门区域的学区房,必然导致原本学位相对充足的学校变得相当拥挤……最为恼人的,恐怕就是花了重金买了学区房,却没能让孩子入读心仪的学校了。

  一旦摊上这种事,家长首先要明白,发生这类事件一般与教育部门和学校无关,因为教育部门和学校从来不会给家长做这类承诺,更不会给开发商有关承诺。家长可以起诉开发商虚假宣传或涉嫌合同欺诈,追究开发商的法律责任。当然,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教育部门、学校与开发商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约定”,业主可以同时向教育部门和学校讨要说法。但是,如果家长无理取闹导致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名誉受损,也有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风险。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是大势所趋。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正视学校划片缺乏统一原则、标准,经常发生变化,可能给一个区域的家长们带来困扰的现实,充分评估几年以后所辖区域内房产市场、人口变化情况与学校数量、质量之间的发展趋势,合理布局,定期调整。要避免片区一年一划分等情况的出现,采取多校划片等更合理的方式,避免学区房乱象一再上演,真正为择校热降温。

  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自身角色和价值取向要有清晰认识,作为公共机构,一定要把握好公共利益与市场利益的界线,远离开发商的利益诱惑。在目前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校,亟需做的就是呼吁政府和工商行政部门加强对开发商楼盘广告的监管,防止和杜绝开发商发布虚假广告,签订虚假合同条款,确保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家长在置业时,如何避免买来了学区房孩子却不能入读名校的窘境?首先,在置业前要做好充分调研,比如详细了解有关学校招生的户口要求,学校具体的片区划分情况等,如果有可能,还要详细分析楼盘所在片区的人口发展趋势,评估未来几年适龄儿童与相关学校容量的走势等。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为保险起见,要让开发商写上承诺所购房屋有某校学位,若没能兑现承诺,给予多少赔偿等内容,以尽可能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作者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page]
 校际均衡才是“退烧药”

  曹灿辉

  近几年,有关家长购买学位房后,由于学校调整招生划片范围,导致孩子就学计划落空的报道并不少见。我们只要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在众多城市,学区房都是房地产市场里的“香饽饽”,很受追捧。

  以为购买了学位房就具备了进入周边名校的资格,这体现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家长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就是因为就近入学范围内原来的教育条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当下的年轻父母们对教育的过度焦虑,使得他们不惜血本、近乎狂热地争抢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种现象背后,凸显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尴尬。要想改变这种局面,破解民众购买学区房的冲动,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努力实现“校际均衡”。

  治理择校热,符合常识的逻辑是,应该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校际差异,让学校办学质量趋于均衡。否则,即使孩子们都就近入学,实现了“形式”上的教育公平,也不能消除校际教育教学质量差异这种“实质”上的不公平。

  政府要做的工作,不应是强化资源分配的捆绑策略,也不应是对教育资源的优劣进行等级划分,导致民众盲目消费学区房,而是要把政府职能转变到资源的二次分配上来,改变当前的学区房乱象。笔者认为,政府各个部门要统一筹划,根据城市扩张和人口变化的实际,科学布局和新建一些学校。要逐步缩小校际之间在硬件设施、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距,特别是要促进校际之间教师的交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打破名校对优秀教师的垄断,使更多的学生能分享到优秀的教育资源。

  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给民办教育以平等的地位,加大扶持力度,促使更多的优秀民办学校涌现,以此满足人们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同时,政府还应借力于市场,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解决可预见的问题,比如,教育部门在公布招生政策时,要提醒民众,政策每年都要根椐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简单来说,就是要告诉家长,不是买进学区房,就等于上了保险,就一定能上名校。

  当然,家长也要逐步转变观念,理性看待学区房,不要盲目攀比和跟风追求名校。每个孩子的个性及天赋都不相同,不一定都适宜于某一种教学模式。即使都是名小学或初中,学校不同,其教学特色也不尽相同。选择学校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及特长发展,应多做全方面的了解与考虑,选择最符合孩子个性及特长发展的学习教育环境。必须指出,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承担昂贵的学区房消费,而一套房子并不等同于孩子的未来。家长要把学区房看淡一些,回归理性。(中国教育报 系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公务员(课程))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