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从民间到政府齐心治污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经过宁强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标准的一级B标准。
西部网讯(记者 李媛 陈嘉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通水以来,作为水源地的陕南地区已经开始为京、津、冀、豫等地输水。那么“南水”从哪来,水质又如何?
山村老人义务捡拾垃圾十几年
位于汉中市宁强县的马家河村,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农村,因为是山村,农户零散在各处,张邦贵老人的家就座落在村庄的最深处。
而村庄的最深处不仅有张邦贵老人家的,还有汉江的源头。汉江由这里起源,在陕西流经632公里后进入湖北,进入丹江口水库,最终送往京、津、冀、豫。
因为是汉江的源头的所在地,马家河村村支书王光俊压力很大,“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后,我们的担子就更重了,我们这是汉江的源头,源头的水再保护不好说不过去。”
压力归压力,但是对于水质安全,王光俊很有信心。“有张老在,我们的水还怕不好么。”
王光俊口中的张老就是张邦贵,王光俊说,近些年张邦贵老人坚持在在汉江源头附近捡拾垃圾。“我看人多了我就上去看一下,转一转,见到垃圾就捡起来,我也会跟游客提醒。”
五年前,通往马家河村的路被修的更加便利,一拨拨游客都慕名前往汉江源头游玩,看着被游客遗落在山间水旁的垃圾时,张老看不下去了,就这样他开始了义务捡拾垃圾的工作,这一捡就是五年。
在马家河村住了50多年的张老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尝到过保护环境的“甜头”。“森林保护前水比较浑,现在清澈的很,我们住在这吃的就是这的水,水清了肯定更好。”
张老口中的“森林保护”其实是退耕还林,王光俊说,2005年村里开始退耕还林,共退了1200亩。“原来山上还有人住,村民就在山上开荒种地,一下雨泥水就顺着山流到了汉江,而现在种了树和茶园,有利于水土保持,下雨的水再也不是泥水,水也就慢慢变清了。”
[page]来自天津的几位记者在汉江源头取水,切身体验水质。
财政收入十分之一用于建污水处理厂
如果说农村的环境可以靠张邦贵这样的村民,那么宁强县城的污水就得靠周尤南了,周尤南是汉江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宁强县污水处理厂的董事长。
宁强县城区污水处理厂位于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天1万吨。“全县城的污水都在自这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后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周尤南说。
宁强县污水处理厂总占地29.68亩,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CASS活性污泥法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2012年5月通过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宁强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并投运,对保护玉带河流域乃至汉江中上游流域水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厂每年可以削减化学需氧量1095吨氨氮100吨,从根本上改善了源头水质,为保护一江清水供京津做出了积极贡献。
投资这样一个污水处理厂需要多少钱?周尤南说,2776万,而2014年宁强县的财政收入只有2.71亿,这还不算每年266万的运行费用。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