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俞敏洪:中国的创新需要通过教育来突破 未来需要好技工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技工中国要好 2015-03-11 10:35:30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网3月10日讯【两会特别报道】(记者 孙洁 闫景臻)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今年的两会上仍然忙的不亦乐乎,时常被记者团团围住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网3月10日讯【两会特别报道】(记者 孙洁 闫景臻)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今年的两会上仍然忙的不亦乐乎,时常被记者团团围住,希望能从他口中“套”出能够引爆舆论的新闻素材。中国网记者也多次联系,希望够采访到这个“明星”委员,俞敏洪也很乐意的接受采访,回答问题时仍然是思维缜密、滔滔不绝。

传统行业没有移动互联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是“飞”不起来的

中国网: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8次提到了互联网,这是从未有过的数量,而且还首次将“互联网+”写到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你怎么看未来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和互联网的关系?

俞敏洪:目前已经不存在传统行业和移动互联网行业明确分界线。纯粹的移动互联没有内容是做不出来的,传统行业没有移动互联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是“飞”不起来的。所有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还有人才储备方式,都必须基于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和他的未来进行思考,才能够把这个事业做长久。

中国孩子的思维受到局限 万众创新需要通过教育来突破

中国网:现在倡导创新,万众创新,您怎么看?

俞敏洪:我觉得要鼓励、要支持,但是更多的要从长久的发展来看这个问题。比如说万众创新,最主要的是教育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从小学开始,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很好的创新创业的课程,锻造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突破能力过程,那么未来中国的创新就不是一个问题。

现在中国的创新为什么这么难?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教育的过程,使我们的思维受到了局限,中国孩子的突破性思维能力和颠覆性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等方面都比西方国家的孩子还是要差一点。但是中国孩子的知识储备能力非常强,现在的社会,知识的变换非常快,所以光有知识储备能力,没有创新突破能力是不行的,我觉得应该从教育方面来突破。

未来中国需要精细化的产业从业人员 需要真正的好技工

中国网:德国是个职业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您怎么看待中国职业教育未来培养中国职业技术人才呢?

俞敏洪:我觉得中国职业教育未来一定是向德国精细化的职业教育靠近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中国未来绝对不再是一个低档的复制性的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布局,而是能够支撑中国未来长久发展的,一定是产品越来越清晰,品牌越来越有名,质量越来越优良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特别精细化的产业从业人员,也就是说真正好的技工,真正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所以,中国未来的职业学校,包括现在要把一些普通大学逐渐转型为改成职业技术型大学,都是应该要往这个方向发展的。

中国过去讲求经济总量的发展 未来将靠产品的精细化赢得世界

俞敏洪:其实中国人有做事情非常负责和非常精细的传统,例如明清家具,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将家具做的如此精细,即使现在复制明清家具,能复制到当时严丝合缝那种状况是没有的。但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更多是在讲求经济总量的发展,没有讲求内涵式的发展。但是未来的30年,只有靠产品的精细化才能赢得世界。

就像日本也有这样一个过程。这两天讨论很热的日本高端制造业非常精密,中国未来会达到这一步的,只不过我们希望速度快一点,因为这个是国际民生的问题,是个老百姓能不能生存的问题。

尽快建立国家级教育传播系统 否则国内优势教育就会落后

中国网:新东方也尝试着在“在线教育”方面有所突破,您怎么看传统的线下教育向移动互联网转变?

俞敏洪:教育资源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是一个全世界的倾向。没有任何一个教育机构,包括大学、小学能够逃避的问题,而且必须做的越快越好,否则的话你的竞争优势就没有了。比如说现在美国的已经几万门课程,都已经通过慕课系统向全世界传播。但是中国大学的慕课体系到现在都没有建立起来,中国学生如果说天天到最后能够非常方便的学到国外的资源,中国的优势教育就没有扩散的余地,我觉得就会落后。所以我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国家级别的基于移动互联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传播系统。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