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西安在创文进程中为百姓谋福祉 建设美丽西安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西安福祉进程 2015-03-02 09:32:15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维护城市文明凝聚力量; 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让诚信成为习惯,让崇德向善融入一座城市的血液;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维护城市文明凝聚力量;

    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让诚信成为习惯,让崇德向善融入一座城市的血液;

    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用细节建设一座幸福之城,让百姓安居;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道德建设,让文明得到传承与延续。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西安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积极提升“八大环境”,为百姓谋福祉。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政务公开常态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政府部门有一种神秘感。通过参加公民代表进政府活动,让我真切地了解了政府,消除了距离感。”这是西安铁路局工程师贺伟靓参加公民代表进政府活动后的切身感受。

    2013年起,西安开展“邀请公民代表走进市政府”活动,而这仅仅是西安在推进政民互动的一扇窗口。在日常工作中,西安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全市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

    同时,从2013年底起,西安把简政放权当作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找准政府定位,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自我市简政放权工作启动以来,原来由市级部门负责,涉及经济、城市管理和民生等领域的百余项事权向基层延伸,确保市民群众办事更便利。截至2014年年底,我市先后分三批,共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7项。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下来了,我们也感受到了政府的优质服务。”莲湖区糖坊街小区是个老住宅区,住户多为老年人,长期以来居民生活靠燃煤。但因建审资料不全,居民们跑了1年多也没有结果。去年,听说有个“治污减霾项目工程审批专项服务”,60多岁的刘万忠老人来到市政务中心。工作人员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将包括糖坊街小区在内的14个社区列入 “煤改洁”项目,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审批手续,进入管道铺设环节。

    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

    “拍脑袋”决策成大忌

    科学决策成为“官场规矩”

    法治是构建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是守护城市文明秩序的内在力量。城市的文明,浸润于道德的灌溉,也植根于法治的土壤。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西安积极致力于建设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

    多年来,我市积极探索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新举措,初步建立起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民主审议的“开门立法”机制,使制度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2013年,新修订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依法行政”成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之一。

    2009年,市政府制定《西安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坚持每两个月学法一次。每年6次集体学法,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已成为西安市政府依法行政的一张亮丽名片。《西安市依法行政考核办法》《西安市依法行政考核标准》等多项政府规章相继出台,实现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精细化,在全省尚属首例。

    城市文明发展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如何在重大事项决策上科学体现民意?2009年,我市制定《西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详细规范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2013年出台的《西安市行政程序规定》,要求重大行政决策作出后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不得少于20天,并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201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还将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

    “拍脑袋”决策成“大忌”,听取民意科学决策成为“官场规矩”。

    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诚信建设推行“红黑榜”

    让扬善抑恶制度常态化

    近年来,西安市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完善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体系平台,建立“信用西安”官方信用网站,建立全市诚信建设制度化例会制度。组织10部门集中发布诚信“红黑榜”、14部门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系列活动。开展“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之星”评选,在中小学校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树立了一批诚实守信先进典型。

    为了倡导“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全市由市文明办牵头组织集中发布诚信“红黑榜”。去年共公布红榜企业703家,黑榜企业43家,“执行老赖”自然人17名,失信被批评的导游1人、车辆4台。全市各职能部门依据法律法规,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采取“一对一”警示约谈、“一对多”通报、媒体公开发布等措施,建立了诚信红黑名单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扬善抑恶制度的常态化。发布诚信“红黑榜”之举,以规范守信市场环境倡导诚信,用诚信道德为市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细节之中见文明

    家园和谐有序生机盎然

    美丽源自于精细的雕琢,文明则体现在一个个细节当中。近年来,我市把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改善城市环境,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行动”,城市面貌和公共环境和秩序有了新改观。

    我市持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施缓堵保畅3年行动方案,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2.4万个,投放公共自行车8865辆,新建扩建市政道路54条,东门立交、南门地区综合改造等一批重点交通设施投入使用,在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的形势下,西安市区交通总体通畅。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美化、绿化、亮化任务,塑造城市特色,南门文化景区建成开放。在集中整治城市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方面,加大城市保洁、绿化、市容管理和综合执法的力度,整治背街小巷、老旧社区、早市夜市、农贸市场、校园周边环境,清理占道经营和违规停车,对建筑工地、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的环境脏乱差问题集中治理。

    2014年,西安市通过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百条标准化管理街、规范53个蔬菜早市和44个便民市场、新建10座以上人行天桥、实现20条道路线缆落地。城市建设者们用双手对这座城市精雕细琢,让家园变得更加和谐有序、生机盎然、整洁清新。[page]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崇德向善

    让文明成为一座城市的习惯

    2014年以来,西安市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施“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的道德内涵。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西安市以在全体市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每一项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治理、融入百姓生活,于细微处体现精神、彰显内涵,一朵朵文明之花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悄然绽放。

    老人被撞危在旦夕,10名初中生义无反顾伸出援助之手;幼童坠楼命悬一线,4名群众毫不迟疑,用手臂织成一张安全之网……聆听道德故事,传递文明精神。2012年,道德讲堂建设在全市全面展开,旨在以道德讲堂为载体,大力宣传弘扬先进的道德规范、道德现象、道德人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西安通过选树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类型的道德典型,形成了级级抓典型,行行出模范,层层有先进的良好局面。利用各级道德模范资源,组织巡讲活动近百场,参与人数达5万余人,崇德向善已然成为社会新风尚。目前,西安已有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提名奖12人,中国好人46人。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建美丽西安

    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建设美丽西安,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西安始终坚持把“创建为民”作为首要目标,改善环境,优化管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治污减霾,投入27.7亿元关闭城区所有造纸企业,拆除燃煤锅炉760台,淘汰黄标车6.8万辆,新建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17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4.5万吨。

    2014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211天,较2013年增加73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可吸入颗粒物(PM10 )、细颗粒物(PM2.5)与二氧化氮(NO2)浓度同比下降了23%、28%、18%。自3月开始,已经连续10个月退出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也成为74个重点城市中PM10浓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去年“五一”期间,西安护城河建国门至朱雀门水上游览示范区建成开放。经雨、污水管道改造后,护城河水位、水容和水质全面提升,游人乘坐古色古香的画舫,游弋在碧波荡漾的护城河上,欣赏着城墙美景,恍若置身江南。

    近年来,古都西安启动了大规模的水生态治理。2014年,仅渭河城市段生态景区建设就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提高了3.52平方米。而新建成的14处水景观,人均增加湿地面积1.98平方米、生态水面面积0.98平方米。预计今年,全市将新增生态水面1.25万亩、湿地2.51万亩。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安定城市安全

    百姓安居乐业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居民生活的基础保障。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西安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了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建立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设置了一批城市避难场所,提升了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此外,在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过程中,我市不断求新创新,为群众最大限度提供便利。

    今年,西安市三环内68个警务站将全面运转,群众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报警无需再前往派出所,在街头的“警务站”就可以完成报案手续。警务站通过将民警的办公场所前移到街面,进一步提升街面“见警率”和“见警灯率”,有效震慑违法犯罪、降控街面发案,高效应急处置暴恐案件和突发性事件。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确保“社会安定、城市安全、人民安居”为目标,在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2013年,西安市第四次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社会文化环境

    加强道德建设

    让孩子成为最大受益者

    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不仅能让孩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更能提升城市未来主人的道德水平。

    蓝田县在全县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兰花草”双万行动,万名机关干部通过“手拉手”“结对子”的形式,分别帮扶1至2名留守儿童,采取多种形式,搭建亲情桥梁,满足儿童的亲情需要。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生活用品4万余件,累计价值170多万元。

    “阳光蒲公英·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结对帮扶”活动,全市12所高校的494名志愿者,与辖区各街办、中小学的494名农民工子女进行了结对帮扶。作为全省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志愿服务活动,494名志愿者在2014年里围绕亲情陪伴、感受城市、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爱心帮扶等内容开展关爱活动,人均开展不少于12次,活动开展近3年,帮扶结对人数达到944人。

    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西安系统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整合打包”为理想信念、道德实践、素质教育、成长环境“四个工程”,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未成年人讲道德、守道德,树立远大理想。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各种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