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蛟龙”号水面支持系统故障排除 已平安回收至母船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蛟龙水面故障 2015-02-05 12:59:41
‘蛟龙’号水面支持系统故障排除,目前已经平安回收至母船。”4日上午10时,记者拨通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的电话时,他语气略显疲惫,但已轻松不少。

“蛟龙”号水面支持系统故障排除

    科技日报北京2月4日电 (记者陈瑜)“‘蛟龙’号水面支持系统故障排除,目前已经平安回收至母船。”4日上午10时,记者拨通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的电话时,他语气略显疲惫,但已轻松不少。

    3日晚,中国大洋协会陆基保障中心灯火通明,刘峰和相关人员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当时,因水面支持系统A型架无法起吊潜水器,“蛟龙”号没法回到母船“向阳红09”船的怀抱,首次在海上过夜。

    据介绍,北京时间3日11时40分,“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注水下潜,21时10分左右完成下潜作业浮至水面。但意外发生,母船上的水面支持系统A型架左侧马达突然漏油,无法完成潜水器回收工作。

    故障发生后,航次现场指挥部和临时党委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当即决定由“蛙人”及时将连接潜水器与A型架的主吊缆解开,潜水器在水中漂浮,避免船舶碰撞影响潜水器安全。“蛙人”在潜水器绑上雷达响应器,以保证母船利用雷达扫描,随时监测潜水器位置。母船随即密切跟随潜水器,并保持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

    航次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随即成立,安排部署工程技术人员和船员连夜抢修A型架。陆基保障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情况处理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协调北海分局派“大洋一号”船就近协助开展工作。

    正常情况下,“蛟龙”号舱内的生命支持系统可供3名下潜人员72小时内使用,应急情况下可延长至84小时。鉴于作业海区正值凌晨,为确保回收安全完成,现场指挥部经与潜航员通话后,定于9时开始回收潜水器。

    55分钟后,潜水器顺利回到甲板,参加下潜的同济大学副教授杨群慧,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学员陈云赛、潜航员傅文韬先后出舱。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分析,下一步将进行各技术系统的充分评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