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家长用奖金激励大三女 考过专升本奖励1万元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专升本奖金家长 2015-01-20 10:07:31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何婷 通讯员蔡雨歌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何婷 通讯员蔡雨歌

 

  @微信好友“风中的花”:每次考过重要的考试都能收到奖金,这次爸妈许诺,考过研究生给我5万,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记者追访:小牟是江夏区某高校的大三学生,每逢重要考试,父母都会许以数千元奖金激励她过关,并且这招也十分奏效。最近还告诉她,如果考研成功,将会给她5万元的零花钱。

  奖金已拿上万元

  “考过英语四级奖励了3千。”小牟告诉记者,2013年开年起,她就每天扎进图书馆,最后成功过关。成绩出来后,爸爸将奖金分期三个月打到她的银行卡里(生活费除外)。英语六级考过后,小牟也收到了3000元的奖励。“我现在英语水平确实有进步,交了不少外国朋友,而且还能直接看外文小说。”

  2014年5月,小牟参加专升本的考试,顺利通过后,爸爸果然也没食言,分成5次往她卡里总共打了1万元。

  最近,家人又许诺,如果小牟能考上研究生,父母奖励3万元,姑姑奖励2万元,共5万元。

  小牟表示,并不是她向家人要钱,而是家长主动提出的。她把小部分奖金用来买衣服和旅行,大部分钱都存在银行。“我觉得这种奖励机制没什么不好,至少能促使我逢考必过,还能让我学会怎么掌握资金不乱花,也不会因为没钱占别人的小便宜。”记者问小牟,如果父母不给金钱奖励,这些考试能否通过?她回答,不敢确定。

  教育专家明确反对

  记者联系上小牟的父亲,他说,之所以这样做,是觉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女儿没能专升本,没能通过四六级考试,工作后经济上的损失可能远不止1万元。

  小牟的室友小怡对这事非常羡慕,但网友“格格巫夫人”则不赞成:用金钱激励,会让孩子以为是替父母在学习。大学生是成年人了,更应该明白,努力是为了自己。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叶显发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独立性较差,无论是生活上的自我管理,还是学习上的积极性,都做得不够好。但用金钱来激励学习,对独立性的培养毫无益处。利益驱动只是一时痛快,培养能力和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