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教育时评:艺体老师“被改行”是教育价值观错位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时评价值观老师 2014-12-05 10:28:59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音体美教育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美术课基本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一笔一画简单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稚气未脱的童声传递出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称的情感;体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音体美教育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美术课基本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一笔一画简单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稚气未脱的童声传递出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称的情感;体育课要么是集合整队跑跑步,要么是“一个哨子一堂操”。音体美教育徒有其表,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音体美教育的本义,不断被切割、被掏空。

近年来,伴随着全社会对音体美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许多农村地区的音体美教师也开始增多。然而,这种变化不是由于学校对音体美教育价值的观念更新,而是源于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考核压力。习惯于“钻空子”的机会主义者,通过暗渡陈仓的方式,让音体美老师“改行”教更重要的科目,似乎成为一些学校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音体美教师成为装点门面的工具,成为所谓素质教育的符号,错得让人痛心。一项调查显示,在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喜欢上音体美课程,却因为教育缺失和迷失,导致正当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究其原因,音体美用品的匮乏、音体美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简单化、音体美教育投入的捉襟见肘以及全社会对这种现状某种程度上的忽略甚至漠视,让音体美教育处于供求严重失衡的境地。

在发展的语境下,效率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资源应该如何被利用,往往取决于哪种方式更有效率。专职音体美老师改教其他课程,说到底是工具理性的产物。在应试教育“分数指挥棒”的裹挟下,音体美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时常被挪用、侵占,甚至直接让位于应试科目。

音体美教育的形同虚设,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权利贫困”。与“填饱肚子”的营养餐相比,“启迪心灵”的音体美教育的缺失似乎并没有那么“迫在眉睫”,常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音体美教育的匮乏,导致德育、美育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有些农村学校让音体美教师调换岗位,有些农村学校却面临着“无人可用”的无奈和艰辛。由此观之,农村地区音体美教育要从形式关切走向实质普惠,离不开教育观念的转变、价值排序的重塑和人文关怀的重振。一是要依靠制度“补血”,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要争取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的支持,获得多渠道的社会救助。三是要扩大公众参与,倡导微公益和志愿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唯有众人划桨,才能举起沉重的船桨,推动音体美教育与时代潮流同步前进。

知名媒体人徐百柯认为,更多的琴声、歌声,更多的绘画、操练,意味着更为丰富的心灵和更为饱满的精神世界,也意味着对贫困全面而实质的超越。就此而言,推进农村地区音体美教育从形式关切走向实质普惠,让音体美教育跟上学生的需求,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激发社会活力,给予农家子弟更多向上流动的光亮和希望,给予孩子们更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杨朝清作者系高校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2日第2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