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谱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新篇章传统文化人类 2014-11-17 15:54:09
  最近百年,西风东渐,物欲横流,心志外驰,传统与现代之争便未停歇。从晚清的体用之争,直至今日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争,可谓是“百年浑是戏文场”。这其中不乏有学术理念歧异,亦不乏名利之争,更有政见之

  最近百年,西风东渐,物欲横流,心志外驰,传统与现代之争便未停歇。从晚清的体用之争,直至今日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争,可谓是“百年浑是戏文场”。这其中不乏有学术理念歧异,亦不乏名利之争,更有政见之分歧。最近《财经》杂志围绕传统与现代,中西文化交融等话题展开探讨,并于2014年10月27日,刊发了一组专题报道,分别从《儒家思想面临新挑战》、《中国传统文化:辉煌历史危机 现实危险》、《新政治秩序与新文化秩序》等角度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财经》所刊发文稿中的很多观点值得大家思考,但个别见解有待商榷。如《中国传统文化:辉煌 历史危机现实危险》一文中对读《三字经》与《弟子规》的非议,对使用“国学”一词的质疑等。文化之意义在于教化,而教化不可能收到百分之百的功效,文化需要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更不是全面复古。文化精神要从大处着眼,而不是断章取义,抠字眼,钻牛角。基于此,笔者撰写此文,分别从中华传统文化之历史规律、历史背景、现实境况、未来的瞻望几个视角进行阐述,载之空言,抛砖引玉。

  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

  人类一切文化和宗教,透析本质,一是集中体现人类智慧,二是触及人类根本问题的思考。如果脱离这两点,那么这种文化或者宗教则很难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例,从历史规律来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则能很清楚地看清。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纵观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其并非虚语。

  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阶段

  ——三皇五帝阶段

  一般情况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并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创造出来,并基本成气候的。其往往是历史因素、政治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和地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经过较长时期的“遗传”和“变异”,不断阴阳交错的结果。因此,无论是全球炎黄子孙,还是异国人士,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清楚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已逐步确立。“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中,关于太昊伏羲的文字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譬如《左传》、《管子》、《周易》、《庄子》、《荀子》、《列子》、《战国策》、《国语》、《世本》、《逸周书》、《山海经》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太昊伏羲的表述。而且,近年来“羲皇故里”——甘肃天水等地的考古新成果一再表明,具有近万年历史的伏羲文化等确系客观存在。也就是说,三皇五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目前可考的中华民族文明初始的象征。

  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个大发展阶段

  ——文武周公阶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伏羲画卦,人文蔚起,夏商文明逐步彰显于世,然中华传统文化第一个大发展阶段,可谓文武周公阶段。换言之,中华传统文化可考之第一个五百年,一般是从文武周公思想开花结果之时算起。像周公一生的功绩,就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且自称不时地梦见周公,而推崇“郁郁乎文哉”的周文化。可以说,周文化是集中华上古以来文化的大成。

  西汉初贾谊说: “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小雅 北山》)在周公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时代,并非虚构。[page]
 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二个大发展阶段

  ——孔孟兴起及诸子百家争鸣竞放阶段

  第二个五百年,约始自公元前五七一——五四五年间,孔、孟思想兴起的阶段。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由此而经六国到秦、汉时期。同一时期,道、墨、兵、名、法、纵横、阴阳等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普遍流行。而后,汉统一天下,自周朝之后,中华民族历史上迎来了第一次大治——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为巩固皇权和凝聚民心,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建立了中朝,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受公孙弘的影响,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孔孟的学术思想,以及董仲舒等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正式在中华历史上确立了其正统地位。是故,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感慨道:“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三个大发展阶段

  ——儒释道与诸子百家交集阶段

  自汉武盛世后,中华文化进入了儒释道与诸子百家交集的阶段公元8年12月,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代汉建新,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而后,刘秀起兵,用12年时间,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这一时期,刘秀在位33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公元67年,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汉明帝时代,由于佛教呈东来之气象,当时的不少方士,以及部分诸子,产生了排外心理。这一时期,张道陵(公元34年-156年或178年),创立了五斗米道。魏伯阳,援《周易》、老庄、神仙丹道三种学问,融合贯通而著《参同契》一书,《参同契》一书,也成为千古丹经鼻祖,后世道教与神仙家,尊崇魏伯阳为“火龙真人”。

  由此经汉末到三国之间,也正是儒家经学的注疏集成阶段。中国文化史上有名的“三玄”——《易经》、《老子》、《庄子》之学的则呈现抬头趋势。这种相互交集又各自自成体系的学术景象,历魏、晋、南北朝而到梁武帝的阶段。直至梁普通八年(527年),印度禅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东来,中华文明才掀开新的一页。[page]
中华传统文化的第四个大发展阶段

  ——儒释道与诸子百家理念形成阶段

  据《景德传灯录》载,印度禅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其为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属刹帝利种姓,通晓大小乘佛法,于梁普通八年(527)泛海达于南海(今广东广州),梁武帝遣使请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因晤谈不契合,于同年潜行至北魏,寓于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 他到中国传承的禅法,经其弟子慧可等以下几代禅师的阐发,到六祖惠能时正式形成禅宗,大阐宗风,其门下亦有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传承心脉,道德超群,门庭险峻。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继有西去取经的经历。

  这一阶段,也同样是道教正式建立的时期,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五月,下诏敕建老子庙,唐太宗正式册封老子为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至此,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了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纲,及诸子百家文化为目的结构形态。这种景象一直持续到宋明理学派的兴起。

  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五个大发展阶段

  ——宋明理学形成阶段

  第五个五百年,宋代儒家理学的兴起。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建国。到了乾德五年(967年)便有中国文化史上有名的“五星聚奎”的记事。“五星聚奎”又称“五星联珠”。指的是从地球上看天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等五大行星排列为近乎直线的奇特天象。明代郎瑛编著的《七修类稿.天地类》中记载:“五星聚房,殷衰周昌,五星聚箕,诸弱齐强,五星聚井,楚败汉兴,五星聚尾,安史之乱,五星聚奎,大宋开世。”

  这个天文星象的变象,也就是后世一般人认为是感应宋初“文运当兴”的象征。因此认为宋初周敦颐、程灏、程颐、邵雍、张载,也被说成应了五星联珠的天象,由他们所开创的理学也就成了天意的代表。

  而后,在宋儒朱熹,陆九渊,亦结合佛道两家思想精华,朱熹的“道问学”和“集义之所生”的宗旨,和陆象山的“尊德性”而直指心性,不重支离琐碎的探索,其中陆象山“尊德性”而直指心性理念,经明代大儒王守仁继承与发扬成为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王守仁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对后世影响极大。从此以后,中国文化思想的领域,不同程度都有陆、王思想的烙印。

  中华传统文化的第六个大发展阶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阶段

  作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王守仁(1472年—1529年)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集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如果说,宋明理学兴起到王阳明的心性学说传播为中华文化的第五个阶段,那么依据历史的规律来看,我们这一代人所处的时代,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第六个阶段,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显然是俯览现实,为弘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page]
 

  俯览现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弘传需要看清国际、国内形势

  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第五代领导集体,于2012年10月1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中国梦”横空出世,秉承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的态度,习近平紧接着又发表了诸如“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等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每次讲话,可以说都述道振宗,拈提策众,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脉之悲心,立己立人,救家国天下于危难之情怀,无一不根于心,发于口;篇篇文著,皆拈诵古今,发人深省,其嘱意中华文化心脉之深意,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情怀,无一不牵于心,系于行。

  由此,社会各界也掀起了新一轮国学热浪潮,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传统文化,学界不亦乐乎开展讲座,全国各种国学班、培训班陆续开办,了解点《周易》皮毛,看相的算命的,书法家、画家、说评书的、说相声的、唱戏的、考古的、海外归来的所谓精英……,摇身一变全成了国学大师了,可以说是“满街皆是大师像,出口即谈弟子规”。

  事至极盛之际,必有阴兵伏藏之机。治乱之机,千古一辙,可考而知。繁荣背后必有隐患,必须意识到的是,标治可换一时清静,本立则天下太平。所以传统文化的传承绝不能一时头脑发热,一时之相也许只是清云淡雾,必须理性客观的结合目前国内形势、国际形势,以及历史规律进行体认。

  一、国内形势:

  在过去百年间,中华传统文化根源上面临三个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入侵,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使国人普遍陷入崇洋媚外的误区。第二个挑战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受摧残。第三个挑战,最近百年的西风肆袭,物欲横流,学界误导,使国人普遍陷在迷惘中,是非缺乏标准,善恶没有界限。

  根源上的挑战直接造成了目前的几点现实问题:

  1、部分传统文化传播机构、媒体或陈义过高,流于口号;

  2、教育机构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与教育工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上有一定的问题。

  3、根据历史规律来看,传承文化并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做到的,每一次文化的复兴,其实都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更不乏仁人志士为之流血牺牲,所以传承文化应有奉献精神,但目前不少所谓的国学大师,真正身体力行、脚踏实地的少,求心所安、对于名利毁誉丝毫不计的少。

  4、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儒家、佛家、道家及诸子百家相互融合、又各有流派的华夏文化体系,但依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目前各家尚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包容,各自为阵的结果直接造成了所谓门户林立,间接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5、在传承文化方面,在山河重整之际,则出现了部分人士披着弘扬传统文化之外衣,实则撒播所谓的“民主”、“宪政”之乱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为真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了政治上的风险和传承方面的危机。[page]
 二、国际形势:

  一代宗师南怀瑾说:“所谓西方文化,并不能以今天的美国文化而概括一切。西方文化,由希腊时期而到今天的欧、美,它本身也自有三千年的历史。它的人文科学,在精神文化上的成就,由宗教而哲学,由哲学而科学的互相递嬗,也是有它的精神所在。”目前西方和欧洲的文化,起点是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之间的“文艺复兴运动”,进而形成西方固有的文化思想和自由主义、民主思潮。而后,经过工业革命和科学的发展,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直接推进了工业文明和资本经济思想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体系开始重新排列,则形成了以美国式民主和自由为主的西方体系,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发展体系。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价值体系,其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未站稳脚跟,目前更多的则是以美元和武器为大棒在左右世界的平衡,并以多种极不道德的方式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无端攻击,并必欲全面消灭而后快。

  跟一百多年前的枪炮入侵不同,此次冲击从改革开放之后就步步为营。

  1、文化冲击:利用好莱坞影视作品、图书、国内精英阶层的免费培训交流,甚至部分文化、媒体、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等。目前活跃在社会阶层顶部的部分精英就是西方文化冲击的产物。

  2、思想体制冲击:利用各种方式鼓吹自由主义、民主思潮,在曾经爆发“颜色革命”的国家都曾一遍又一遍地上演,目前最近的具体案例就是香港“占中”恶性事件。

  3、宗教冲击:西方势力入侵之后,中国的传统社会与伦理观念在逐渐瓦解,在信仰真空的情况下,由于精神空虚,经济不稳定,知识水平不高,很容易造成外来宗教或者邪教的冲击,目前“全能神”等邪教组织就说明了一定的问题,这些直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结构造成破坏。

  4、“儒释道”及诸子百家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但目前各教之迷信风气盛行,部分势力利用民众的迷信在逐步从各个教派内部瓦解。南师怀瑾先生在《南禅七日》中引用了清朝名士郑板桥讲过的几句话:“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佛法的真正奥义,是不拿出来的。如果把佛法变成一个宗教的迷信形式的话,那就成了释迦牟尼佛的罪人。”不仅仅是佛家,道家和儒家也面临这种问题。对于儒家的“立己立人、敦品励行”、道家的“全身保真”、佛家处世出世间的般若“明心见性的智慧”。大家全部丢在一边了。个别和尚忙着立山头收徒弟,一些道士则忙着看风水算命,部分秀才则拿着一本论语到处招生。对于各教教义或者说传统文化真正下功夫的少,凑热闹的多。再说难听点,就是大家都忙着名利的事情,顾不得根本了。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已成为当务之急![page]
 

  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将掀开人类文明新篇章

  纵观历史,从三代以下,不论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或是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抑或康乾盛世,每次盛世之本除了国力的强盛、政治的清明,还伴随着文化的盛世。汉武时期,独尊儒术,道家萌孕;大唐盛世,释氏治心,兼容并蓄,不管是教育、学术、宗教、社会、科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诗更成为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康乾盛世,虽以“宽猛相济”理念,屡兴文字狱,但人心教化,文化之张力却达到一个全新高度,《乾隆大藏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已成为全世界最庞大的类书,经过历史的沉淀,亦成为盛世的文化标志。

  最近百年,中国的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平心而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教育、治安、国防、交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党的十八大后政治、社会等方面可以用一句古话形容“日月丽天,群阴慑服”来形容。

  经过百年卧薪尝胆,上述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但这些都不能完全作为我们这个民族自信的根源。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总书记对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做了清晰的说明。也可以说是从人文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以一己悲心,给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全新的定位。

  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一名公民则有责任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心志、海纳百川的胸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走出一条属于中华民族人文历史的心路,从而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度统一,而中华民族也必定呈现“百灵来朝,双羽四足”的气象,亦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人把国家的发展,教育的失败,精神道德的缺失或迷惘等等,一律都归罪到西方文化。显然也有一定的问题。一言以蔽之,是我们自己有所迷惑,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

  其实不仅东方文化面临这种窘境,西方文化也面临一定的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彼得圣吉先生近年来一直苦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而不少美国人则热衷于禅定,并皈依佛门。

  在与学生的一次谈话中,南师指出,我们正经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这次变化的深刻性不亚于——甚至超过——西方后蒙运动及工业革命或中国春秋时期的变革。

  整个世界包括中华民族目前都处在这个巨大变革的阶段,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人类文化的巨大变革和交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显然,这已是我们这代人肩上应该承担起的责任。所以这就需要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固本培元”。

  那么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固本培元”?

  庆幸的是,诸多先贤已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路:在精神榜样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方面,笔者首推南师怀瑾先生及其著作,南师对于这个我们这个时代乃至未来所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他以身垂范,殚精竭虑,矢志不移,无怨无悔,重续中华老古文明慧命,并以一己之力疏导千年人文共业,为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中华先贤进行正名,并与时迁移,以文化人,赡足万物,慈悲六道。其身其心,光耀千秋。实际上,我也正是从读南师的作品开始了解传统文化的,至此一发不可收拾,勉强说只能算是南师所教化一切有情中最不够格的私淑弟子吧。

  在治学精神上,胡适先生观点则值得我们借鉴:“整治国故,必须以汉还汉,以魏晋还魏晋,以唐还唐,以宋还宋,以明还明,以清还清;以古文还古文家,以今文还今文家;以程朱还程朱,以陆王还陆王,……各还它一个本来面目,然后评判各代各家各人的义理的是非,不还它们的本来面目,则多诬古人。不评判它们的是非,则多误今人。但先不弄明白了他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绝不配批判他们的是非!”

  但现在我们部分人却力行言传,忽略身教,真正缺少身体力行、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如果和尚有个和尚样,道士有个道士样,秀才有个秀才样,老师有个老师样,学生有个学生样,官员有个官员样,大家先从自身点滴做起,自然固本培元的问题可以解决。

  我们这个民族争执了一百多年,讨论中西文化的问题,如果再讨论下去,难免会“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讨论的结果无非是传统文化可以救当代中国社会之利弊,或借鉴西方文化之利弊。但是直到现在,东西文化还未完全结合为一体。原因很简单,广东人可以天天吃米,偶尔吃碗面可以,长期吃则是不适应的。西北人吃面也是如此。所以东方文化的价值,西方文化的价值,在各自看来都有问题,又都认为自身的价值体系是完美的。[page]
 所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需要我们以理性、审慎的态度认真思考如何传承?并建议大家把握以下原则:

  一、在充分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谨慎鉴别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而不是泥沙俱下糊里糊涂地一览子收下。

  二、东西文化不存在什么碰撞,应先借鉴而后包容,昔东汉朝廷就是在充分肯定儒道文化的前提下,才吸收了释教文化,尔后才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事实上文化的精髓本无有东西之分。而西方所谓的文化,从本质上就是主张战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就是所谓西方文化的产物。从而使西方真正的文化被政治集团阉割之后,沦为侵略别国的罪恶工具。

  三、传统文化在现时弘扬的过程中,其方式方法每有不当之处,这是缺失政府行为的政策规范,并非传统文化本身之错。故诸多有识之士,应以善意正面诃护,而不应以冷风冷语的形式将其扼杀于幼苗之期。弘扬方式可逐步规范。

  四、弃自己珍宝,拾别人垃圾,这是数典忘祖的劣行。诋毁传统文化,喜洋魂附体,这是不肖子孙的悖谬行为。

  五、如果按西方学者的论调,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应该胜利,中国共产党不应建国,而伟大空前的中国改革开放更不应该成功。恰恰相反,中华民族,凡坚持传统文化时就成功,凡放弃传统文化时,就失败。近二百年的坎坷历史,尤其是这样。其精髓是“浩然正气,自强不息”。仰人鼻息,岂可浩然?听人指挥,焉有自由?

  六、希望一切有良知的文化工作者,都应该补上传统文化学习这一课,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长空风起,幽谷啸生。凡炎黄子孙,皆有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使命,并有责任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之正本清源,且有义务与国际社会一切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者一道掀开人类文明新篇章。如此,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才能继往开来,化育千载,激扬百代!

  (作者单位:团中央中国少年国学院)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