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新方案 给高校和考生带来双赢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近日公布,这样一种不分文理、内涵丰富的“新高考”,将给高校和考生带来一个双赢的局面。
首先,新方案更有利于高校选拔全面发展且学有专长的合适考生。在原先的高考制度下,“3+1”的考试模式容易造成过度偏科,不利于高校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实行新方案后,由于取消文理分科,学生自选3门等级考科目的组合方式更为丰富,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对高校而言,依据“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学校投档分数线的学生,高等学校可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这一精神,需要在招生章程中事先向社会公示,对个别理科或文科特征特别明显的专业,提出符合特定自选科目要求的优先录取条件。新方案实施后,招生院校对具备综合素质的考生有了更宽的选择范围。
其次,新方案对考生来说,除了提供全面学习的外部动力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考试负担。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综合要求,具备多门类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往往更受青睐。学生在高中阶段打下的综合基础,将对成才起到关键作用。其中,学生自觉学习掌握多科类、多科目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是内因,而此次推出的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就是起推动作用的外因。
有人或许会问:高考科目改革,除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会加重考生的考试负担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和等级性两种。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课程要求为依据,成绩仅分合格与不合格,通过合格性考试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不成问题。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要求为依据,难度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高中生最多可参加两次外语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有利于考生减轻心理压力,正常发挥应有水平。
最后,在原先的“3+1”高考模式下,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统一考试科目和“+1”科目上,“+1”一旦考砸,对高考总分将有较大影响。实施高考新方案后,考生不必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完成集中高考的最后一搏,而是能以相对平和的心态,平均分配高中三年内的学习精力。
我相信,对于新高一的学生而言,只要逐步熟悉并积极地去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就一定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并考出真实水平。(作者为上海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