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中国科学家获"搞笑诺贝尔奖" 西安电子科大参与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西安中国科学家 2014-09-20 10:12:06
中国科学家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奖”,不过依旧是“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在9月19日凌晨揭晓的“第24个首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北京交通大学刘建刚等华人学者获得神经学奖。这是2010年广东昆虫研究所张礼标获得生物学奖后,华人科学家再次“斩获”此奖项

自多伦多大学的华人教授李康在“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领奖。

中国科学家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奖”,不过依旧是“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在9月19日凌晨揭晓的“第24个首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北京交通大学刘建刚等华人学者获得神经学奖。这是2010年广东昆虫研究所张礼标获得生物学奖后,华人科学家再次“斩获”此奖项。

刘建刚等人的研究是 “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和张礼标发现的“果蝠有口交行为”,都是令人“脑洞大开”的研究,颁奖方认为,这些研究都契合这个奖项“初看令人好笑,再看发人深省”的宗旨。

刘建刚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被“搞笑诺贝尔奖”选中很开心,但离获得真正的诺贝尔奖“还相当遥远”。

在刘建刚等人今年4月份发表在学术期刊《Cortex》上的论文中,他们提到,人们会时不时声称自己在饼干、薯片、面包片甚至香蕉上看到一张“活灵活现”的人脸,他们将这一现象称为“面孔幻觉”(face pareidolia)。本届搞笑诺贝尔奖神经学奖就是因为他们在这篇文章中,揭示了面孔幻觉的相关机制。

“大多数人认为只有精神不正常才会看到这种类型的图像。” 首席研究员多伦多大学教授李康(Kang Lee)在领奖时说:“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看到此类不存在的形象是正常的。”

“另外告诉缺乏想象力的人一个好消息,你们可以在ebay网上买到可以烤出耶稣脸的烤面包机。”李康补充说。

因为人类的大脑是识别人脸的唯一途径,所以即使某个图案中只有一个微小的类似面部特征的线索,大脑也会自动将其“自动脑补”为一张人脸。研究成员之一,北京交通大学刘建刚告诉澎湃新闻,他们通过核磁共振来观察人类在发生“面孔幻觉”时大脑的反应。

这个研究表明“只要相信,眼睛就能看见”,而不是俗话说的“眼见为实”。其实类似的“幻想性视错觉”不仅仅针对于人脸一类的图像,更常见的还有“字母幻觉”,比如人脑可以“自动”修正那些字序错误的中文句子,或者字母排列错误的英文单词。

刘建刚介绍,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国际合作成果。最初提出实验构想的是李康及其国外同事,具体实验则是在中国进行的。国内的合作团队还包括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

“李康的背景是心理科学,我们是做计算机科学的,这个研究两个学科的交叉,单独是没法完成的。”刘建刚说。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