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应届高考生:关于2015自主招生应该知道的几件事儿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事儿 2014-09-15 08:58:12
进入九月中旬,关注自主招生的人数越来越多,高校自主招生的信息也开始逐渐增多,对于应届高考生而言对于自主招生大家可能都还不太了解,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自主招生的文章,希望各位考生和家长看过此篇文章能对自主招生多一些了解!

进入九月中旬,关注自主招生的人数越来越多,高校自主招生的信息也开始逐渐增多,对于应届高考生而言对于自主招生大家可能都还不太了解,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自主招生的文章,希望各位考生和家长看过此篇文章能对自主招生多一些了解!以下为博客原文:

今年全国高考一本的录取工作基本要结束了,总结这一阶段的志愿填报有很多心得,从今天起陆续和大家分享,特别是明年就要参加高考的网友,希望能得到你们的评论。

今天先谈自主招生问题,这似乎是高考志愿填报中较为小众的问题,但是,这是今后很多应届高考生应该及早关心的问题,所以我放到第一个部分来谈:

 一、享有自主招生的成效。这个成效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填报高考志愿还不能实行平行志愿方式的地区,有一个有所承诺的自主招生通过的指标,可以果断的让你少费周折、甚至是不费周折的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并且可以较为稳健的锁定专业,在众人心急如焚,莫衷一是的时候,你早就是轻松自如,静候佳音了。

对于那些已经实行平行志愿的地行,有自主招生通过指标的学生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不必纠结冲高后有可能专业得不到保证,不冲高又心有不甘的两难问题;确保实现学校专业两不误的目的。

对于成绩已经大大突破自主招生通过指标高校成绩的学生,更是没有任何损失,放弃掉这个指标,坚决冲高就是了,不会有什么损失,属于锦上添花的好事、喜事。

 二、对自主招生理解的误区。在这些天的咨询中,我还是惊讶的发现,不少学生根本就没有尝试过自主招生;还有不少学生虽然参与到了其中,但是理解上带有深深的误区。[page]
 

先说没有参与的情况,大致分两种:

一是说学校没推荐,自荐没机会。执这种观点的人中相当多还是来自于省级重点高中的学生,这可真是个极大的误区。要知道在省级重点高中里,学校推荐的指标虽然多于普通高中,但是也不可能惠及每一个学生,何况,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比皆是,谁领先谁也不过是毫厘之间,校荐的结果有时不会是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但是,正是因为有自荐这一条做补充,大家大可不必拘泥于是不是有学校的推荐。目前,接受自荐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占绝大多数,特别是针对省级重点高中应届生的自荐通过率是相当高的,你的高中母校在大学里确实是块金字招牌。但是就是有人不信,也不认真做这些自荐的工作,白白失去了一次机会。

二是说参加没有希望,平白浪费时间。这种观点执有者也不在少数,包括很多高中的老师也是这个观点。说实话,自主招生的通过率确实不高,通过后最后的有效率也不过三分之一左右(另外三分之一成绩高过了自主招生的高校,不用这个指标;还有三分之一的成绩达不到高校的基本录取线,作废了这个指标)。但是,在高三期间认真准备,正确处理参加自主招生的确是件得大于失的事情。简单说,通过了多一分金榜题名的保障;参与了正好积极调整一次高考前状态;就算通不过也多了一次宝贵的临考经验;增长见识了并开拓了自己的眼界,越是边远的地区,越是平时只埋头读书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收获会越大、越直接。[page]
 

再说参与了没有成效的情况,也大致分两种:

一是一开始就报着唯成绩论的态度,结果心态失衡。这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自主招生的理解是唯成绩取人。认为只要卷面成绩好,只要平时学习成绩好,这个自主招生的指标就应该是谁的。否则,就理解不了有些平时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名次大幅提升,更不能理解这类学生在面试时的异军突起。所以,一场志在必得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是铩羽而归,反而是积了一肚子怨气,进而影响到了即将来到的高考。关于自主招生制度的公正和公平,关于阳光高考政策的基本现状,我在我其他的博文里讲了很多了,大家可以自行去查看,后边还有些热心的网友主动提供自己的亲身经历。如果有人就是不肯相信,我也不重复我的观点了,这事我们不争论了。我只是说这种心态下自然就不必参加自主招生了,何必要自己把自己搞的那么不痛快呢,而且影响到最后的高考,那不是太不上算了嘛。

二是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赶集似的狂奔各路高校。最后身心俱疲,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我对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一贯是三点建议:一是如果有校荐就不必再自荐;选择自荐最多三所;而参考最多只参加二所;二是考场最好不要跑的太远;三是如果是两所高校,彼此考试的间隔时间不要搞的太紧张。只要下点功夫,科学取舍,做到这三点并不难。

有些家长的理由是我多选高校,机会就多,一所通不过,多选几所总有能通过的嘛;而且我多参加几次这样的考试不是也积累了经验,越往后通过的机会就越大嘛。事实上,确实有人是通过大量参考拿到资格的,但是不幸的是,这样的考生往往在最后高考时还是用不上这个千辛万苦得来的指标。原因是:一种可能是你的这个机会不是一次性本能获取的,而是通过多参加的加大机会获取的,回到高考这样的环境下,基本能力达不到的本质决定了你还是不能用上这个指标;另一种可能则是你前期多次奔波于各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通过书确实拿了一大把,结果是考试兴奋期也被动的提前了,到了高考阶段反而达不到最高值了,出不来最佳状态了。

总之,成绩差不多的应届生应该积极的参加自主招生,这包括要有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方式;更要科学的进行准备,理性的对待结果。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