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现充气金蟾遭吐槽 公共艺术能否不"雷人"
【事件】暑假来临,国家图书馆少儿馆人满为患,而不少区级少儿图书馆却冷冷清清。一些受访市民表示,不清楚离家最近的区级少儿图书馆的具体位置。
【点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已经成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各地纷纷兴建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了巨大的飞跃。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设施自建成以后就一直处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境地。耗费巨资建成的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意味着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究其原因,供求不匹配、信息不对等是主要原因。许多市民压根就不知道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是否免费、能提供哪些服务、具体在什么位置。
如今,不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都印制了宣传册,但通常都放在自己单位内,等着群众上门。但问题是,群众只有上门才能看到这些宣传册,但既然来了还看什么宣传册呢?宣传册应该是给那些没上门的群众准备的。所以,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坐商”习惯应该改一改,把宣传册送到市民家门口。发小广告的能想尽办法“扫楼”,见缝插针发小广告,如果图书馆也能这样,何愁没人来呢?
公共艺术能否不“雷人”
【事件】近日,一只22米高的充气金蟾出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湖面上。公园称是为游客送上一份招财纳福的喜气。但游客纷纷吐槽,称模样雷人没有美感。
【点评】自从来自荷兰的大黄鸭在中国火了一把之后,国内类似的艺术项目不断涌现。但老话说得好:“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儿。”近年来,在城镇化热潮中,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备受青睐,但平庸之作多,精品力作少。有的作品不仅仅是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简直就是视觉污染,连基本的艺术标准都达不到。对此,城市管理者理应负更大的责任。不少发达国家的城市在设立公共艺术项目时,非常慎重,有一整套既符合城市规划又符合艺术标准的严格流程,艺术工作者在其中有分量很重的发言权。而我们的城市公共艺术就显得有些随意和草率,经常是外行领导的一句话就能在城中显要位置竖起永久性的大雕塑。公共艺术若想不再雷人,相应的管理制度必须建立起来、完善起来。
(张贺)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31日 19 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