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蛟龙”号首次在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开展海底科考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蛟龙海底山区 2014-07-31 16:23:49
爬坡940米、航行距离4.2公里——“蛟龙”号从未在海底爬升如此高、航行这么远。当地时间7月29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进行了今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9次下潜,这也是我国首次利用“蛟龙”号在该区域开展海底科考。

    原标题:“蛟龙”首探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

    科技日报讯(记者陈瑜)爬坡940米、航行距离4.2公里——“蛟龙”号从未在海底爬升如此高、航行这么远。当地时间7月29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进行了今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9次下潜,这也是我国首次利用“蛟龙”号在该区域开展海底科考。

    此次下潜收获颇丰,共取得岩石和结壳8块,沉积物插管2管,底层海水8升,珊瑚7个,海星、海葵、海胆各两个,海参、海绵和海百合各1个,同时拍摄了海底矿物和巨型底栖生物的高清视频资料。

    此次下潜主要任务是近底航行、观察,获取海底生物和地质现象的高质量视像,并进行底栖生物、岩石和结壳采样等综合作业。下潜人员为傅文韬、李宝钢和王春生,最大下潜深度为2496米,水中时间10小时24分,水下作业时间7小时24分钟。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科考队专家表示,该海区2500米—1900米深度区间主要以岩石、结皮、沉积物和小结核为主;1900米—1620米深度区间坡度较小,板状结壳与小结核相间出现。1620米—1600米深度区间地形平坦,全部是小结核分布;1600米—1566米深度区间又出现板状结壳。此外,该海区巨型底栖生物成带分布不明显,珊瑚是最优势的类群,个体大,种类多,数量多,尤其是在悬崖和一些巨石上珊瑚成群出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