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抑郁是一场与自己“心理”的对决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引起社会关注。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与工作节奏让人压力陡增,越来越多的人心理承受力出现“透支”并进入所谓的“心理亚健康”。失眠头痛、精力不足、情绪低落、易怒等各种症状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困扰,而这些症状多为抑郁焦虑的表现。对此,北京军颐中医医院精神科专家于平华教授表示:如不及时纠正,一旦持续出现这样的状态,抑郁症很可能就此“缠”上你。
抑郁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障碍人群排名第一,预计达到6100万,并且绝大多数从未就诊。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它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抑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于平华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自身心理的变化,如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头疼等常见的症状时,要引起注意,及时调整自己情绪,如果症状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则应积极就诊、寻求医生帮助。
于平华教授指出:虽然抑郁焦虑作为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病”,随着社会的压力逐渐增大,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每个行业都有心理亚健康者,每个群体都存在患病的可能。但大多数人对抑郁焦虑认知不足,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这种疾病,导致我国抑郁症患者就医率不足10%。
老年人及女性更高危
抑郁症患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消极悲观的人”,在精神疾病中自杀率最高。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中一半以上为抑郁症患者。医学界普遍认为,抑郁症患者有个“三无”认知模式,即认为自己是无用的、无价值的、无希望的。这种绝望很容易让他们走上不归路。
于平华教授表示,70%的抑郁症患者可以获得临床治愈。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及大脑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心理性格因素,如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差;社会环境因素,如亲友关爱过少、生活突发变故等。
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均显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青春期、孕期产后、更年期是三大高发阶段。于平华表示,老年人是抑郁症主力军,约有20%的老人被抑郁症困扰,是整个人群患病率的4倍多,且患病人数仍在增加。抑郁症也会影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
“抑郁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无法自拔,而又讳疾忌医。”于平华再三强调,患有抑郁焦虑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许多人一生中多少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战胜抑郁焦虑其实是一场与自己“心理”的对决,需要积极勇敢地面对。Wy
更多精彩内容 等你关注“jyzyynk”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