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科技创新合作为金砖增色
技创新合作为“金砖”增色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于7月15日在巴西海滨城市福塔莱萨举行。
本报驻巴西记者 邓国庆摄
本报驻巴西记者 邓国庆
今日视点
2010年,新兴经济体首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超过60%,其中金砖国家的贡献占三分之一。伴随着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步提升,金砖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也呈不断深化趋势。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今天,这种不断深化的合作关系,在加深了彼此之间战略联系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贡献出了一份应有的力量。
科技合作开启新篇章
2014年2月,首届金砖国家科技和创新部长级会议在南非开普敦举行,会议主题是“通过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公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五国部长 介绍了各自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及取得的成果,并一致表示,金砖国家将进一步加强面向未来的基础科学和前沿科技合作,完善金砖国家间科技创新战略对话,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合作。
会后发表的《开普敦宣言》确定将气候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水污染和污染治理;地理空间技术及其应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天文学等作为启动金砖国家科技创新的五个专题工作领域。《宣言》还建议在2014年巴西第六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签署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谅解备忘录。
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拓展
尽管金砖国家的总体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它们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也形成了各自的技术优势,如中国的通信设备、高铁等产业,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业、核电产业,印度的软件开发和生物制药业,巴西的民用航空和深海石油开发业,南非的煤化工等领域都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
在2013年召开的金砖国家第三次经贸部长会议上五国部长明确指出,金砖国家将在技术创新、节能环保、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领域建立项目对接平台,促进在高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金砖国家都在从各自的技术优势和未来的市场需求出发,加快在新技术开发和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布局。中国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俄罗斯在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印度在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等领域,巴西在航空技术、海洋工程、生物质能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实现产业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民间科技合作是政府科技合作的重要补充,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则是民间科技合作中最活跃的力量,金砖国家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将成为金砖国家产业合作的重要领域。
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显著
2009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以来,在金砖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双边交流日益密切,推动科技合作逐渐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与巴西两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牧林业、水产养殖、医药卫生及能源矿产等领域签有多个合作协议,尤其是2009年5月签署的《科学技术与创新合作工作计划》为未来两国科技合作确定了行动方向与目标。截至2011年底,中国累计对巴西各类投资148.12亿美元,主要涉及采矿、通信、汽车、太阳能电池生产等行业。巴西在华实际投资累计从2008年的2.8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4.3亿美元,主要涉及支线飞机制造、压缩机生产、煤炭、汽车零部件生产、水力发电等项目。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互鉴,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两国不断深化与拓展在投资、基础设施、高技术、节能环保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在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上,双方签署了铁路、软件、工业效能等领域总额为48亿美元的企业间双向投资意向协议。
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间经济合作互补性、互利性的优势益发明显,在纳米、能源、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合作,两国大学与科研院所间的访问交流也日益密切,双边科技合作存在巨大提升潜力,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与南非互为对方投资的重点国家之一。两国双向投资已从传统的家电、矿业、冶炼等领域扩展到金融、电信、新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截至2011年,中国累计对南非投资达70亿美元,投资项目涉及家电、机械、矿产开发及金融、贸易、运输、信息通讯等。同时,南非在中国的投资近年来也在迅速增长,总投资额已接近20亿美元。
金砖国家国情不同,文化各异,各国所采取的发展之路也不相同,正是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成为金砖国家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包容性合作的动力。金砖国家努力拓宽科技合作领域,挖掘新的合作动力。在2014年巴西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召开之际,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合作将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科技日报福塔莱萨7月13日电)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