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虎丘云岩寺塔申遗成功 遗产保护之路任重而道远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云岩虎丘遗产 2014-07-04 08:22:08
卡塔尔时间10点19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执行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萨敲响了手中的小锤。
虎丘云岩寺塔_副本.jpg
    虎丘云岩寺塔 

 
   中国社会新闻社/艾森新闻网(www.sncsu.com)江苏苏州报道(记者 平安 特约记者 郑其婷)6月22日,世界读懂了中国。
 
    卡塔尔时间10点19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执行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萨敲响了手中的小锤。
 
    这一锤,代表着苏州人期盼多年的结果——虎丘云岩寺塔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最早的建筑遗存,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锤音刚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有成员国代表送上了热烈的、长时间的鼓掌。
 
    从这一刻起,虎丘云岩寺塔,苏州人心目中最寄予厚望的标志性建筑,连同虎丘山,这一珍贵的青山塔影,被送上了世界的大舞台,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
然而,虎丘云岩寺塔申遗成功,却不是最后庆贺的时候。此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仅使这座古塔绽放灿烂的光彩,更翻开了云岩寺塔遗产保护新的一页。
 
    云岩寺塔:苏州古城代言人
 
    对于出入苏州城的人们来说,云岩寺塔是苏州最显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白天,坐火车南来北往的人们在数公里之外,就能远远看到她倾斜的身姿;夜晚,这座千年古塔在夜幕中点亮,成为一座流光溢彩的“灯塔”。只要远远见到了虎丘塔,坐车的人们就知道——苏州,到了。
而倘若把时间往前倒推千年,虎丘塔仍是苏州古城的象征。作为大运河进入苏州段的航标性建筑,1000多年来,她像一位睿智老人,凝视着江南运河,守望着苏州这座古城。过往船只只要看到这座“灯塔”,就知道到了苏州地界。康熙、乾隆也曾多次驾幸虎丘塔,明人高士在此品题吟咏,北宋苏东坡更是发出“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感慨。
 
    虎丘塔高47.7米,其前身为南朝塔、隋塔(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是目前中国倾斜度最大的古塔。她濒临运河航道,气势雄奇,在大运河苏州古城段申遗文本中,“虎丘云岩寺塔”的历史人文特征,更是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她是建筑景观的杰出范例。为适应南方多雨的气候特点,云岩寺塔采用了美观实用的砖木结构,塔的平面形状由方形过渡到八边形,此后八边形塔成为我国佛塔的主要形式。云岩寺塔的建筑科学技术成就,充分体现了苏州绵延不绝的建筑文化,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杰出例证。
她是运河沿线具有突出价值的珍贵遗产点。云岩寺塔是运河进入苏州城的一个重要节点,其排水系统通过虎丘山环山河水系与山塘河连接,再汇入大运河,为水陆来往苏州古城的货运提供了便利,见证了唐宋以来苏州城市的繁华景象和独特的运河文明。
 
    她是已消逝文明的独特见证。作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塔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存丰富,塔本身和塔内发现的越窑青瓷莲花碗等珍贵文物,显示了当时高度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是云岩山寺佛教文化繁荣和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
 
     申遗之难,远远超乎想象
 
    世界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全世界各国都在奋力争取,云岩寺塔作为大运河申遗项目的遗产点,是凭什么优势脱颖而出的呢?
 
    时间追溯到2011年。这一年,云岩寺塔被列入中国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遗产点之一,管理方开始全面开展云岩寺塔的基础资料汇编、申遗文本编制工作。2012年,为大力改善周边环境,景区管理处全力推进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并对遗产区内影响遗产风貌的区域进行整改,使人居与塔景更和谐,也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喜欢虎丘塔,了解大运河和苏州古城。管理方还多次邀请文物专家,召开云岩寺塔申遗研讨会,搭建检测预警平台,全方位采集、记录、检测云岩寺塔信息,为申遗迈出一步步实质性步伐。
 
    “云岩寺塔保护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方负责人说,目前虎丘塔塔体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49′,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重达6100吨的古塔之所以稳如泰山,主要是因为造塔人采用了双筒体结构,内外筒体层层连成一个整体,加强了结构的刚度;二是采取了科学的保护措施。
 
    解放后,虎丘塔进行了两次维修。一次是1957年,主要针对塔体本身,采用增加铁箍、灌浆等办法将塔身“箍”起来;第二次是1981到1986年,对地基和塔身基础进行加固。虽然数十年来周边发生多次地震,但塔身安然无恙。今年,苏州市文广新局还将启动虎丘塔的全面性保养维护,不断更新监测装备,更好地保障塔身安全。
 
  云岩寺塔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这也正是云岩寺塔申遗的难度所在。申遗材料的准备,最难的就是“翻译”工作。“要想国外专家对塔文化了如指掌,并感受到塔所沉淀着的历史精华,发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意义,是需要动足一番脑筋的。”管理方负责人说,他们尽力将云岩寺塔申遗资料体现大运河文化的精髓,让老外充分理解云岩寺塔对大运河文化传承的深刻涵义。
 
    尽管对云岩寺塔的保护困难重重,却抵挡不住申遗的努力和热情。云岩寺塔申遗,不仅是近年来虎丘人的心愿,更是苏州人埋藏在心底的一大夙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北京时间22日15时19分(卡塔尔多哈时间6月22日10时19分),随着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敲下木槌,云岩寺塔终于得以圆梦!
“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难度,在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通过大运河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总人口八分之一的大运河流经区域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
 
    “后申遗时代”:世界遗产保护也要世界级
 
    申遗结果出炉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给代表团发去贺信,举城人民为之欢呼雀跃。然而,欢庆之余,虎丘云岩寺塔的管理方不禁思索,拥有世界遗产是无上荣耀,遗产保护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申遗不是目的,保护云岩寺塔、造福后代才是目的。”管理方认为,云岩寺塔申遗成功拉开了虎丘遗产地保护的新篇章,也开启了虎丘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新课题。云岩寺塔既然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就要用国际理念和国际水准去保护。“申遗成功只是逗号,不是句号。保护云岩寺塔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云岩寺塔就是一个文化之塔、历史之塔,她积淀、承载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她的历史脉络是永远不会变的。”管理方说,要想保护好云岩寺塔,需注重做好塔及周边的数据搜集、监测工作。
 
    目前,虎丘遗产地的数据建档工作已全面完成,虎丘监测预警系统即将步入实施,正式服务于遗产地的日常保护管理。根据虎丘景区性质,该预警系统覆盖遗产面积19.5公顷,涉及重要建筑物七处,构筑物六处,古树名木19株,并将与大运河水系相沟通的环山河作为重要监测对象。
虎丘景区管理处薛梁表示:“对于新生的世界遗产,我们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积极保护、传承云岩寺塔这一文化瑰宝,为世界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将与其他遗产点(段)同仁形成合力,在大运河苏州段整体保护中继续发挥作用,把自然景观更为美丽、人文景观更为丰富的虎丘山传承给后代,彰显‘苏州城市客厅’的美誉。”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