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市教育部门发起"绿色学习从使用钢笔做起"号召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教育部门发起 绿色学习从使用钢笔开始 2014-04-29 15:57:06
日前,荣成市不少学校相继开展了“绿色学习从使用钢笔做起”主题活动,号召学生拾起久违的钢笔练习书法和写作业。记者4月24日采访发现,除书法课或书法比赛外,多数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使用最多的仍是中性笔。

  4月24日,市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在指导学生用钢笔写字。 记者 孙大伟 摄

4月24日,市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在指导学生用钢笔写字。 记者 孙大伟 摄

  日前,荣成市不少学校相继开展了“绿色学习从使用钢笔做起”主题活动,号召学生拾起久违的钢笔练习书法和写作业。记者4月24日采访发现,除书法课或书法比赛外,多数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使用最多的仍是中性笔。

  学生书写 最爱中性笔

  4月初,市教育部门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绿色学习从使用钢笔做起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学校制定活动方案,以书法课为平台,在适宜的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学习从使用钢笔做起”主题教育活动,并建立师生携手、家校联手共同营造绿色文化氛围的长效工作机制。

  以此为主题,不少学校开展了不同内容的“重拾钢笔,营造低碳学习氛围”的活动。学生纷纷收起中性笔,通过钢笔书写,感受不一样的学习乐趣。但记者了解到,将钢笔作为主要写字工具的学校目前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仍使用中性笔书写。“中性笔用起来方便,不像钢笔,不是缺水就是漏水,很麻烦。”初中生宋文说。

  记者在市区三所中小学、石岛管理区的四所中小学采访发现,除书法课外,每个学校约九成学生都在使用中性笔,因为中性笔使用方便、写作业效率高。“相比中性笔,使用钢笔稍显麻烦,除了要经常灌墨水和清洗,钢笔水很容易溢出,洒在衣服或者作业本上,很多人无法应付。”石岛湾小学教师卢桂芳介绍说。

  继承传统 钢笔无可替代

  绝大多数教师提倡学生使用钢笔书写。“对学生来说,使用钢笔有很多好处。钢笔可以通过用力大小来控制笔画粗细,练字时可以写出笔锋,写出的字美观大方。”卢桂芳说。用中性笔无法表现笔画的粗细,容易失去汉字内在的圆润、动感和美感。不少学生字写得不好,教师批改作业很头疼,这与用中性笔有一定关系。

  市第三十二中学教师于海明是个书法爱好者,他每天都会抽时间练习硬笔书法和毛笔字。“写好汉字,古时候是文人人品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于海明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年轻人都会在上衣口袋上别一支钢笔,作为有文化的象征。而如今,手写字的本领削弱了,电脑打字越打越快,字却越写越潦草,让人有些担忧。

  市实验小学教师王彩霞觉得,用钢笔将字练好了,用中性笔时也不会写得太难看。中性笔的过度使用,还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长期使用中性笔,容易导致握笔姿势、写字不规范,不利于孩子将字练好。

  王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初一,他年初给孩子报了一个书法班。“看到他用中性笔把字写得歪歪扭扭,最后决定还是让他练练钢笔字。”王先生说,练字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定力和耐性,写好字对参加考试也会有帮助,能增加“印象分”。[page]
 

  绿色环保 从使用钢笔开始

  “我的孩子上五年级,平时学习和写作业都用钢笔,极少用中性笔。实验小学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孩子在市实验小学就读的市民张先生说。该校除一、二年级学生使用铅笔之外,要求高年级学生和教师办公全部使用钢笔,并且这个传统已持续多年。

  市实验小学学生张一飞告诉记者,他从三年级开始,就根据学校要求用起了钢笔,除数学作业使用中性笔外,其他科目作业均用钢笔。“数学作业中,要使用尺子划线、作图,用钢笔容易使钢笔水沾在尺子上及作业本上,中性笔就能避免。”张一飞说,他和同学们都已经习惯了用钢笔做作业。

  “写好钢笔字,对孩子的学习和未来工作都是有益无害的,同时,使用钢笔还能循环使用、低碳环保。”教师王彩霞告诉记者,无论是学生做作业,还是教师办公,他们学校都要求钢笔书写,这个传统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一支好钢笔,可以用上几年乃至十几年。”学生家长王女士认为,从环保和节约的角度讲,也应提倡中小学生用钢笔。钢笔容易坏的是笔尖,但换个笔尖仍可继续使用很长时间。一支中性笔往往用不了几天,就被孩子扔掉换新的了,确实很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记者 刘勇 通讯员 岳晓艳)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