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上周新闻回顾:地球孪生兄弟 iPhone6模型曝光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模型地球兄弟 2014-04-01 09:22:42
新的工作日伊始,不妨首先来盘点一下在上周的科学界都发生了哪些令人难忘的大事件。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新的工作日伊始,不妨首先来盘点一下在上周的科学界都发生了哪些令人难忘的大事件。

  人类第一次"接触"宇宙波


如果多元宇宙存在,那么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碰撞,这些信息会被我们捕捉到

  3月18日,美国物理学家阿伦-古斯也来到发布会现场。1979年的一个深夜,这个连固定教职都没有的年轻学者,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个假设——宇宙可能在刚开始爆炸的很短一段时间,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膨胀,发生了“大爆炸中的大爆炸”。

  35年过去了,古斯当年刚出生的儿子已经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所提出的“暴涨”理论也成了宇宙学的骨干理论,却依然缺乏一条最有力的证据。如今,引力波的发现将为“暴涨”理论提供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陈学雷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如果宇宙初创之时被猛烈地撕开,那么这种时空的急速变化会带来引力场的变化。就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石子,引力场变化以波动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形成引力波。

  但138亿年过去了,如何寻找宇宙第一波?它并不像金缕玉衣等文物一样可触摸,也不像一缕阳光或一阵清风能被感触。它微弱的波动信号,被小心地隐藏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宇宙大爆炸发生后大约38万年时,当光第一次可以在宇宙中自由传播时留下的遗迹。如果用温度来表示辐射强度,它可算得上“冷冷冰冰”——平均只有3开尔文,大约零下270摄氏度。1964年微波背景辐射首次被发现,成为了现代宇宙学开启的标志。

  NASA发现地球孪生兄弟 或可供人类居住


图右为开普勒-62f,图左为开普勒-62e

  近日加州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ARC)的天文学家托马斯-巴克莱(Thomas Barclay)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发现了一颗大小与地球几乎一样的可居住行星。这颗尚未命名的行星在金发区内环绕着一颗不知名的恒星,金发区是指恒星能够释放足够的能量、光和温度以允许表面液态水存在的区域。

  巴克莱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召开的《寻找太阳系外的生命》会议上宣布了他的发现。利用开普勒的图片,巴克莱表示他认为发现了一个新的恒星系统,包含五颗行星环绕着一颗M1矮恒星。M矮恒星,又称红矮星,是指比太阳更小更昏暗的恒星,人类用肉眼几乎无法看见它们。M矮恒星组成了星系里恒星数量的70%,且大小不一。相比之下,太阳被称为G矮恒星,这种类型的恒星只占据宇宙全部恒星数量的5%。

  巴克莱发现的五行星系统里,最外层的行星大小是地球的1.1倍,它位于恒星的宜居带。尽管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也发现过类似地球的行星,但这颗金发区行星是目前为止体积最接近地球的。有关巴克莱的发现的具体细节尚未公布,官方的调查结果将于今年晚期公布。

  2009年美国宇航局发起了开普勒太空项目,旨在寻找类似地球的行星。去年4月,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一个行星系统,后者包含位于可居住区的地球大小的行星。这个名为开普勒-62系统的行星系统包含五个分别名为62b, 62c, 62d, 62e和62f的行星。开普勒-62f体积是地球的1.4倍,而开普勒-62e体积是地球的1.6倍,据称这两颗行星可能是多岩石行星,或者由冰组成,在此之前它们被称为地球的双胞胎。

  人类发现远古竹节虫化石


这是具有1.26亿年历史的“竹节虫”化石

  发现于中国西北部的这种生物被称作Cretophasmomima melanogramma,它异常完好的保存在了热河生物群中。热河生物群或许也是由于类似于庞贝城一样的大灾难而被火山灰淹没,这里最著名的就是发现了有羽恐龙和早期鸟类。这些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的贪吃生物或许能帮助我们描绘出竹节虫模仿植物的进化历史。

  今天的竹节虫目通常都在模仿开花植物。而且热河生物群地区遍布花朵,但是这种昆虫在心中拥有着不同的模板。在它的前后翅膀上有着条纹。

  当它把翅膀折叠在自己的身体上时,它就看起来像一根带有条纹的长舌头。碰巧的是,2001年研究人员曾在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带条纹的舌头状植物结构。这株植物属于银杏门,通常用于医学领域。现在除了热河生物群之外已经全部妙诀。

  这项发现的合著者,巴黎国家历史博物馆的Olivier Bethoux说道:“我们非常确定它们是模仿组合,昆虫和植物展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着色模式,而且都是从同一地点发现的。”目前地球上存活着至少3000种竹节虫物种,这就证明这种模仿不仅是对大自然最真诚的敬意,而且也是成功存活的一种方式。

  iPhone 6模型曝光 被评"大号5s"


iPhone 6模型曝光被评为“大号5S”

  从此前的传闻来看,虽然苹果今年很可能将会推出一部4.7英寸和一部5.5英寸的iPhone,但至于这两款iPhone究竟长什么样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根据国外媒体Pocket Now的报道,日前日本一家保护壳制造商公布了两张新款iPhone的模型谍照,而如果该模型的确是按照iPhone 6的外形来制造的话,那么就再次印证了新款iPhone将采用大屏幕的传言。

  通过与iPhone 5s的对比可以看出该模型应该是屏幕尺寸为4.7英寸的新款iPhone,而且外形与iPhone 5s基本一致,只不过尺寸有所增加。

  另外,该模型的厚度也与iPhone 5s相当。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模型制作材料有所不同,因此模型的尺寸与真机很可能会有所出入。虽然在外观方面这款iPhone看起来就像是iPhone 5s的放大版,不过相比于iPhone 5s来说,这款iPhone背部闪光灯从胶囊形再次变成了圆形,而考虑到iPhone 5s的胶囊形双色闪光灯的效果非常出色,因此在新款iPhone上取消这样的设计未免显得有些奇怪。

  人类竟愿意"接受"机器指令


研究小组将市场上可买到的机器人做为“老板”,对它们编程以实现与人类工作者的对话

  近日加拿大马尼托巴湖人机交互实验室(MCI)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以测试人类对机器人老板发出的指令会有何反应,结果发现当机器人老板向人类工作者施压并要求他们执行繁重工作时,人类会最终服从这样的命令,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和机器人老板发生争辩。

  “这项研究调查了当机器人作为权威人士发号施令时,人类会做何反应。这是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变得日益自主,且能够和人类合作参与到实际任务里。”

  为了测试他们的理论,研究人员进行了人机交互服从实验。他们要求志愿者完成不同的任务,有些是有趣的任务,例如唱喜欢唱的歌,有些则是辛苦无聊的工作,比如更改大量文件的文件扩展名。有些被试者是被人类老板命令执行这些任务,而有些被试者则受命于一个小型人形机器人。

  被试者在进行实验时被全程录像,随后研究人员会分析具体结果。所有的志愿者在实验开始前都被反复告知,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不能停下正在进行的工作,但科学家们也没有说明会有任何负面的结果。(科学网kexue-com 郑昊)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