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神经病理性模型 2011-01-24 09:38:19
在1月11日举行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第四军医大学李云庆、陈军、胡三觉等专家完成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该校连续第二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1月11日举行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第四军医大学李云庆、陈军、胡三觉等专家完成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该校连续第二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神经病理性疼痛指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占到了各类慢性疼痛的3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发病机理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的效果,相关研究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该校专家经过30多年的艰苦探索,在国际上首次创建了两种能够分别模拟神经病理性痛不同临床表现的动物模型,为研究神经病理性痛和制定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最早发现了下行抑制系统参与针刺镇痛作用,揭示了以针刺镇痛为代表的中枢镇痛的关键神经机制;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脊髓内与躯体痛和内脏痛信息传递和调控有关的局部神经环路、神经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脏感觉信息的中枢传导通路,完善了痛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和调控机制;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蜜蜂毒致痛的主要成分及其致痛的神经机理,开辟了生物毒素致痛的新研究领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交感神经对炎症状态下的痛感受器具有兴奋作用并初步阐明了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感神经阻断治疗顽固性疼痛专项技术”,经在国内22所军地医院推广应用,治疗了7410例各类疼痛患者,平均有效率达到90%以上。

此项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和揭示了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机制,对于开发新的镇痛药物和合理治疗疼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