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东莞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东莞成功创建 2013-11-10 17:40:29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文化部正式为包括东莞在内的31座城市授牌,副市长喻丽君代表东莞市委市政府接受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牌匾
 

  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升为“国字号”。昨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文化部正式为包括东莞在内的31座城市授牌,副市长喻丽君代表东莞市委市政府接受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牌匾。这意味着,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努力,东莞成功创建成为了广东省唯一、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国单打冠军”。

  “拿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个荣誉不容易,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东莞实施文化名城战略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喻丽君说,通过创建示范区,不仅很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了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东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接下来东莞将继续擦亮“国家公共文化”的牌子,保持东莞服务的示范、领先地位。

  文化设施

  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2011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东莞成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的示范区创建城市。随即东莞连续两年将创建项目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公共文化水平”工程,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供给能力突飞猛进。

  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在会上特别肯定了东莞的做法。“东莞把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高标准建设,功能完备率达到了100%,平均人员达到了20人以上”。

  在创建周期里,全市共投入创建资金13.3亿元,其中市、镇(街)、村(社区)分别投入9.7亿元、2.5亿元和1.1亿元,全面给力示范区创建工作。其中,我市完成了镇级“两馆评估定级”项目,镇(街)文广中心全部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实现了镇(街)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全覆盖;完成了村级公共文化设施“五个有”达标工程,新建设施面积88万平方米,实现了综合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文体广场全覆盖。

  截至目前,东莞共建成公共图书馆(室)64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588个,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33个,博物馆31座,文化广场769个,“农家书屋”589家,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670平方米。

  喻丽君说,完善的服务网络充分凸显出东莞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普惠性、丰富性、均等性。针对新莞人多的人口结构,东莞承接了“新莞人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制度设计研究课题,在文化设施的布点规划方面,充分考虑到东莞企业多、新莞人多的特殊情况,“基本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较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每位市民都能在身边10分钟的范围内,找到自已喜欢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立起了一个‘10分钟的文化生活圈’,非常方便,充分照顾到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文化队伍

  近半社区文化管理员拥有本科学历

  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立起来后,充分发挥这些文化设施的作用,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是关键。

  喻丽君指出,针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力量不足、专业水平偏低的问题,东莞创新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机制,打造出一条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实行“市管、镇聘、村用”的模式,为每个村(社区)聘任了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专职文化管理员;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并为全市每个村(社区)配备了至少2名文化志愿者,大大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目前,东莞全市共拥有村(社区)文化管理员558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44%,且大部分具有文艺专长;70%的村(社区)拥有2支以上业余文艺团队;市镇两级公益文化机构拥有干部职工253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0多人,中级以上职称270多人。文化活动

  构建起了一镇一品牌文化活动格局

  喻丽君指出,依托强大的人才支撑,东莞形成了一条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体系,策划推出“我们的节日”、“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进基层等重大文化活动,打造了东莞读书节、文化周末、绚丽大舞台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品牌,“构建起一镇一品牌、协同联动的文化活动格局,形成活动品牌化、举办常态化、运作社会化、策划专业化、供给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模式,精品纷呈,亮点突出。”

  同时东莞还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品迭出的公共文化产品创作体系,设立了文化精品专项资金,大力推动文艺创作生产,涌现出一系列精品力作。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东莞共获得11个奖项。

  此外,近年来,东莞大力加强面向新莞人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关爱,创新了农民工文化服务机制,如出台《东莞市加强新莞人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制度;扶持新莞人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以上奖项20个;打造了新莞人才艺大赛、“越唱越红”歌唱大赛等文化活动品牌,特别是“越唱越红”,到2013年发展成由9个城市共同举办的全省性文化活动,成为全省“文化惠民”十件实事之一;建立的“新莞人人才培育与扶持机制”被文化部评为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新莞人文化工作机制。

  未来展望

  四招推动东莞公共文化服务升级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詹志斌透露,接下来,东莞将继续把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全市工作大局,通过加强成果转换,制定出台“1 4”配套政策等措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档升级、跨越发展。

  一是加强成果转换,制定出台“1 4”配套政策。总结提炼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台《东莞市关于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能的实施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即《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办法》、《东莞市引导和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办法》、《东莞市加强基层(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意见》。为了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这些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专业的角度、国际化的视野,聘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参与编制。

  二是加强财政保障,设立系列专项资金。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重大文化项目专项资金,村(社区)“五个有”设施管理专项资金,公共文化资源统筹专项资金,民办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扶持奖励专项资金等,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三是加强绩效考评,健全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对镇街公共文化服务考评力度,提高在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绩效考核中的分值比例。根据绩效考核办法,制定以绩效为核心、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考核相符合的评估指标体系,细化对政府文化工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及重大文化活动项目的不同评估内容和重点,完善有第三方和公众参与的社会化评估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从能力建设转向效能建设。

  四是加强科技引领,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结合东莞建设“智慧城市”的有利契机,利用东莞作为全国首个公共数字文化体验区、国内图书馆界首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良好平台,依托列入文化部文化创新工程、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的科研项目,加大文化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应用。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加强群文活动、非遗项目、展览、文博等数字文化资源库建设,在公益文化场馆推广无线上网、微信讲解、微博互动、数字阅读等服务,开展数字文化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享受普惠均等的服务。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