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数学被妖魔化 高考“指挥棒”如何释放正效应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数学妖魔化高考指挥棒 2013-11-05 11:07:19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说它只能用来数钱就是个伪问题。让数学滚出考试界最多只是句气话,可千万不能真的这么想,这对数学君本身也不公平。

    数学被妖魔化 高考“指挥棒”如何释放正效应

    陈刚  周蕊  凌军辉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也认为,造成学习重心偏移、学生负担过重的,是由高考引发的应试教育之风,需要改变单一用分数衡量学生的评价体系,和单纯用考试选拔人才的选才方式。

    将新闻进行到底

    近日,多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酝酿或出台,一些省市调整英语等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在网络上引发“数学退出高考”之争,有七成网友反对数学继续留在高考科目中。

    部分教育界人士和专家指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现行大学录取招生“唯分数论”下,学习往往“不看兴趣看分数”,数学题目甚至进入“偏、怪、难”的“奥数怪圈”。

    ——一线调查—— 超七成网友支持数学退出高考

    在某门户网站上进行的这项投票有超过16万网友参与,74.7%的网友认为,数学不应该继续留在高考科目中。不少网友直言,自己仅是“做题机器”,除了在菜场买菜用到数学,生活中根本不会用到苦读了13年的数学。

    在同一调查中,也有约4万网友认为“学习数学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应该继续停留高中阶段的学科教育中,占投票者的25.3%。

    ——妖魔化背后—— 数学题目进入“偏、怪、难”的“奥数怪圈”

    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的数学,为何被吐槽?在专家看来,数学被“妖魔化”的背后,是中高考中数学成为“拉分大户”,数学题目进入“偏、怪、难”的“奥数怪圈”,也不注重应用性,学科教育异化成“填鸭式”教育,以至学数学成为不少考生共同的“难忘经历”。

    “现在孩子上五年级,每周都要去上补习班,不仅孩子学得累,家长苦不堪言。”南京学生家长施建生说,学数学当然有用,但现在学校大搞应试教育,数学题越来越难,越来越偏,已经严重偏离了数学教育的初衷。同时,高烧不退的“奥数热”也助长了全社会对数学的厌烦情绪。

    “吐槽数学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倒未必是真的完全赞成高考取消数学。”南京一位中学数学老师说,近年来,为了满足高校选拔卓越人才的要求,加之语文、英语科目的区分度不高,高考数学题目的难度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世界教育相同学段的平均水平。

    记者了解到,国内中学数学的难度、中学生数学成绩在“世界领先”,从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结果可见一斑。这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持(OECD)、每三年评估一次的测试显示,在65个国家和地区中,首次参加的上海15岁在校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首位。与此相对,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排名第30名,科学第20名,阅读第14名。

    “学科教育出现了机器式、填鸭式的倾向,扼杀了学习中本应该有的乐趣。”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也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是社会各界对高考科目设置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难度大之余,中学数学实用性不高也备受诟病。比如,在国外中小学阶段往往有理财方面的教学活动,英国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的A-level科目中也有单独的经济学科目,对比中国中学教育则依然停留在为学数学而学数学,并没有数学的应用性教育。

     ——专家观点—— 应启动更大范围的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

    针对数学遭遇集体“吐槽”。部分教育界人士和专家指出,数学遭遇“妖魔化”的背后,是学科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其在高考中的不同分值挂钩,由此带来教育模式的异化。

    “表面上是不满具体科目,实际上是不满‘一考定终身’‘一把尺子量万人”的现行高考选拔制度。”南京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主任谷力博士说。

    事实上,一些地方正试图调整考试科目和各科分数比例。在数学遭遇吐槽之前,多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对英语科目的调整也备受争议。比如,北京高考的新方案规定,2016年起高考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而从2014年起,山东高考不再考英语等外语听力。

    “无论是降低英语分值还是不再考听力或者是不再考数学,都只能导致该科目在学校的‘学习食物链’中的重要性下降,资源和时间向‘地位重要、分值高’的其他学科倾斜。”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在“唯分数论”、招生和考试合一的高考选拔制度下,让教育注重培养创造能力、学生“减负”等目标依然遥遥无期。

    专家认为,纠正学科教育异化、让教育回归本位,体现创造的导向,不仅要做好高考科目改革的“小手术”,更要启动更大范围的综合改革和配套改革。

    熊丙奇表示,高考科目的改革最终离不开现行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深度改革。应学习国外的大学招生经验,实行考试与招生分离的制度,确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将教育从功利主义的泥淖中脱离出来,全方位深度进行以录取体制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改革。

    ——未来展望—— 北京高考数学改革方案将于年内出台

    “破解高考制度弊端,高校自主招生、对有的特长考生进行政策倾斜是出路之一。”谷力说,当前在具体操作中出现背离初衷的现象,演变为提前掐尖、权钱交易、弄虚作假等乱象,关键在于我国缺少“诚信体系”等教育改革的配套制度和环境。

    专家认为,相关教育改革方案更要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做到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释放高考“指挥棒”的正面效应。

    刚刚结束中高考改革方案意见征求的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已经收到了针对高考数学改革方面的建议,下一步将会对所有征集到的社会意见汇总,并依此对改革方案进行完善,正式方案将于年内出台。(据新华社)

    ——一家之言—— 对数学改革不能意气用事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说它只能用来数钱就是个伪问题。让数学滚出考试界最多只是句气话,可千万不能真的这么想,这对数学君本身也不公平。学习数学是对人思维方式的一种基本训练,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养成,对一个人未来发展起着虽不明显却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人有这样的感觉呢?那是因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与数学本身无关。

    说白了,让大家讨厌数学君,让数学君落入“世人皆欲杀”窘境的其实也只有一个字,难。咱们幼儿园学着人家国外初中的数学课程,小学学着人家高中的数学课程,初中学着人家大学的数学课程,高中学着人家与数学无关专业这辈子都不会学的课程。每年奥数大赛,获奖的清一色的中国娃娃,不是中国人太聪明,而是太笨,别的国家没这么祸害自己孩子的。

    数学很重要但也确实很难,中国数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把人难倒。每年高考数学的最后一道题,全国都没几个人答得出来,这还有什么意义?我们要明白的是,我们不能让所有人都成为科学家,成为科学家的终究只是少数人,但需要让每个人都掌握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让大多数人学会思维方法,让少数对数学有兴趣,有天赋的同学打开通往未来的大门,这才应该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

    伴着高考英语改革的开始,有理由相信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希望在客观实际、循序渐进的前提下,数学也能摆脱如今被妖魔化的命运,回归简单的知识本身,不再简简单单的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我们也衷心希望数学君洗白的那一天早日到来。至于那些盼望着数学君滚出考试界的童鞋,还是洗洗睡吧。(孟祥涛)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