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全力打造西北重要旅游目的地
□ 唐伟尧
旅游项目,特别是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对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支撑带动效应。建设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可以扩大地区旅游产业规模,提升地区旅游景区品位,增强地区旅游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
兰州市旅游局按照国务院“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的“做大做强做美兰州,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要求,以及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关于“兰州旅游业要争先进位、做好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建设、做好兰州旅游业‘无中生有’文章、加快南北两山生态旅游规划和打造具有兰州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等五项工作要求,认真落实“1313工程”目标,高起点谋划、高质量规划品牌项目,积极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全力打造西北重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推动了兰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群策群力谋划项目
兰州市旅游局按照自然文化禀赋的优势谋划项目,注重用“以文化营造特色,以特色创造效益”的开发模式,努力规划新建一批能充分反映兰州地域文化特色的重大项目,如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兰州黄河(000929)楼、青城古镇、鲁土司衙门等项目。串联凝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元素,集中散落民间的歌谣故事,将内容提炼浓缩移植到项目建设之中,做到“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提升旅游项目的历史厚重感,打造具有高度吸附力的主题公园和景区,真正靠项目提升品位、丰富内涵、促进发展。
高瞻远瞩规划项目
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既突出传承性和时代性,也突出生态性原则。市旅游局围绕青城古镇开发建设,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大师创意策划,邀请阎维文、王宏伟等著名歌唱家进行MTV形象宣传片拍摄。黄河楼项目邀请国内知名设计单位编制项目设计方案,并召开评审会对项目规划进行评审。
目前,已经规划拟建的重点旅游项目有青城古镇建设项目、黄河楼重建项目、华夏人文始祖园项目、兰州老街项目、太平鼓基地项目、天斧沙宫地质文化公园项目、什川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仁寿山景区开发项目、石佛沟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项目、永登县苦水玫瑰文化产业项目、吐鲁沟景区生态旅游项目、兰州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五泉山白塔山公园历史文化恢复项目以及华夏第一长廊文化工程项目等。
品牌项目的推陈出新提升了兰州旅游的知名度,促进了旅游转型升级。
领导带头包抓项目
兰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旅游项目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亲自协调解决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机制,从项目的论证、立项、评审、建设时段等明确包抓领导和责任单位,整合各部门工作职责,科学谋划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影响长远的重大旅游项目,主要领导以项目专题汇报方式亲自过问、协调、督导,全市上下、各级层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项目建设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旅游项目建设进度。
创新机制助推项目
为了确保全市旅游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按照“集聚要素、提高效率”的原则,成立项目指挥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步伐,将项目建设中相关联的部门和县区整合为项目指挥部成员单位,形成统一领导、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市财政在投入财政引导性项目资金2500万元的基础上,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顺势筹建了兰州旅游投资公司,对全市的国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引进国际、国内战略投资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青城古镇项目计划投融资3亿元,重点实施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景观渠改造、甘肃省农耕博物馆建设、水烟博物馆建设和45座明清古民居修复等7个项目,力争通过项目持续建设把青城古镇打造成“西北丽江”。 仁寿山旅游景区,已通过BOT模式投资35亿元,实施建设了以寿仙台、八卦台及寿山宾馆项目为载体的旅游服务板块和以农家乐提升改造、明清商业步行街特色都市休闲及商业购物板块。大兰山旅游景区已累计投资1.4亿元完成了三台阁广场改造、兰山水景、兰山钟院改造、兰山索道改造、7.8千米华夏第一长廊、兰山佛教文化院建设等一期改造和二期部分改造工程。
展望未来 憧憬蓝图
2012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105.41万人次,同比增长49.6%;实现旅游总收入154.99亿元,同比增长50.58%;旅游收入占全市GDP的9.7%,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19.4%。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311.93万人次,同比增长37.16%;实现旅游总收入101.56亿元,同比增长46.47%。全市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逐步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上,围绕着“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主题形象,并以兰州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宁蒙陕甘青毗邻地区的丰富资源为依托,兰州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特色旅游基地。如果分解这个目标,兰州将成为华夏文明探秘旅游基地、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基地、中国最佳自驾车旅游基地、民族风情旅游基地、休闲度假时尚运动旅游基地。兰州市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将会持续增加,兰州在西北旅游目的地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作者系兰州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