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神十”太空授课:科普工作珍贵的教材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太空授课科普珍贵教材 2013-06-22 11:08:13
人们期待的太空授课终于在20日上午精彩亮相,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两位同伴的帮助下,完美完成了授课,展现出科学的神奇和美好。这堂课,不仅青少年们看得妙想齐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轰炸”航天员,就连成人们也看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玉渊杂谭

    人们期待的太空授课终于在20日上午精彩亮相,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两位同伴的帮助下,完美完成了授课,展现出科学的神奇和美好。这堂课,不仅青少年们看得妙想齐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轰炸”航天员,就连成人们也看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毕竟,之前我们除了想象,如何能有机会看到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和不破裂的水膜?

    教育者认为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军事爱好者则看到了其中显示的巨大军事实力,但还有一点值得欣慰和赞赏,就是这堂课把科普工作推到了为人关注的舞台最前方,将它称为一次最好的科普活动也不为过。

    众所周知,尽管开展科普工作多年,即便在“科学素质纲要”的大手笔下,我们的科学素养仍水平较低。这些年,抢盐、末日流言、迷信抬头等等社会事件和现象,一方面反映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素养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总说与国外的差距,其实真正要害的差距,是素质上的差距,而科学素质,是非常显示实力的一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科学素养的水平还停留在其20年前的水平。强国之强,不仅体现在高精尖,一个具有较高素养的大众土壤有时候更为重要。读书数量多少、科学素养几多、遵纪守法意识如何等这样软实力上的差距,某种程度上就是硬实力差距的根源所在。“钱学森之问”在国内引发了长久的讨论,事实上,缺乏顶尖科学家与整个社会科学素养不够的背景难以分开。

    举个容易引发共鸣的例子吧,中国足球。最近它很不幸,再次遭受了海量嘲笑。其实,我们的足球从根本上来看,还是弱在基础。踢球的孩子太少,愿意让孩子踢球的家长太少,孩子们踢球的场地太少,这样的“三少”,决定了我们的足球就是妄想花盆里栽大树,万难成材。靠更换教练等这样“末端治理”的办法,事倍功半。科学也同理。接触不到科学,体会不到科学的魅力,没有有利于科学人才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没有一个推崇科学,喜爱科学的社会氛围,想要出现尖端科学家,只能依靠运气。如果再说到创新能力上,与科学素养的关联就更为深刻了。

    想要结束中国足球的噩梦,就必须首先解决“三少”问题,否则可能就是一个失望的轮回,想要让“钱学森之问”停下来,不在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上下大工夫,问号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沉重。

    科普做的就是提高科学素养的事,听起来,它是一个具有教化色彩的词汇,其实它并不复杂、僵化,有时候,在一个恰当的平台,丢下几粒种子就足够。需要的只是重视和到位而已。“神十”的飞天旅程,假如少了这堂科普课,它带给人们的可能更多是爱国热情和自信心,但有了之后,意义和价值就完全不同了。它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对增加公众的科学兴趣,胜过无数机械的“呼吁”和说教,也远超短短四十分钟里五个小实验的容量。

    所以,像航天载人这样代表国家最高科技水平又举世瞩目的科学活动,能注重发挥自身巨大的科普效益,有着非常好的示范意义,是科普工作珍贵的教材。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