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霸"霸气何在 保送名校除成绩更注重素质
2013年,江西共有290名考生通过审核取得保送生录取资格。他们中,14人被保送到北京大学、19人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其余学子也分别被保送至全国各重点高校。这些成绩优秀,在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的保送生们,被学生、家长以及外界称为“学霸”。那么,“学霸”们牛气的成绩背后,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能力呢?
记者本次抽样调查的20名“学霸”,要么在学科竞赛上拿奖拿到手软,要么综合成绩名列前茅。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多次听到同学当面称他们为“神”。一位高三年级组长得知记者来意,也点点头说:“好,我把那几个‘神’叫过来。”看到调查结果后,记者才明白他们被称为“神”,不仅是成绩好,还有其他种种不凡的“神力”。
“学霸”新解
能文能武多才多艺
记者在互动百科中输入“学霸”一词,得到如下解释:有多重涵义,原指把持学术话语的人,现专指专注于学习,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分数很高的学生;有时也特指在期末测试或者重大考试中,考前进行突击学习的人群。
但事实上,记者在采访多位“学霸”后发现,如今的尖子生多数闲不住,校园里外的事只要觉得有意思、有收获,就乐于参加。在给名校的自荐表上,这些成绩最牛的高三生除了填成绩、填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外,也要写清楚自己高中阶段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兴趣爱好。
翻过这些学生的自荐表后,记者了解到,受访的“学霸”们大多有如下特点:一.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专注于学习,也乐于参加实践活动。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读书,不死读书。热爱旅游,向往自由。三.他们能文能武,多才多艺。既能在数理化学科竞赛中披金戴银,又可在运动场上披荆斩棘,还能音乐舞蹈、吟颂诗词。
个案分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光是课本学习,课外书目也多有涉猎;不光积累书本知识,也会抽空去游览大好河山,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今年被保送到北大印地语专业的女生陈可琦,在南昌外国语学校是公认的才女。她爱看书,爱画画,除了繁重的学习,每天都会抽一些时间专门看课外书。“我看的书大部分是文学方面的,我还会看《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我每天都会做摘抄,这个习惯是高一形成的。”当过语文课代表和学习委员的她被老师定义为“学习认真,有韧劲,很执著,有自己的思想”。现如今,她已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负责向学生征集稿件、审稿,配图片等事项。“我觉得这份工作让我的组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做事也会更仔细,受益匪浅。”
几位被采访的“学霸”均表示“很喜欢旅游,去过一些地方,想去更多的地方。”记者发现,他们的足迹加起来,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热心社会实践力求全面发展
不光专注学习,对于各类活动和社会实践,“学霸”们也会热心参与。义卖、做义工、社区服务、交通文明岗等等,只要有空,就会去参加。
在南昌外国语学校读高三的赖亮至,已确定去美国维斯康辛大学麦迪迅分校留学。他告诉记者,国外学校会考察三个部分:成绩,社会实践,还有在校的平时成绩。其中社会实践就是一些类似于志愿者的活动,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不过这个是考核中挺重要的一部分。“我之前和一个上海的同学一起在他们学校策划了读书社、2011年我还参加了江西师大附中的模拟联合国,得了杰出团队奖。平时我也会去敬老院或去支教,去年暑假前我在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组织了一次美食节的活动,主要就是介绍西方美食和中西方饮食差异等。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培养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我们当然不是只会竞赛和读书啦!”新建二中的熊一远要为“学霸”正名。“一个人不是说只要读书好就可以的,而应该是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这个大男孩的生活态度同样值得欣赏,他说:“平常心对待一切。只要别人身上有我学习的优点,我都会学习。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学霸”才气逼人热爱语言学习
被保送到外交学院法语专业的吴敬羽同样来自南昌外国语学校,高大帅气,是同学眼中的大才子。他不仅字写得好,还能自创诗词,连语文老师都夸他有才气。“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平时喜欢读一些古诗词,会自己写一点诗词什么的。我有一个小本子,里面有几十首自己写的短诗,曾经在考试的时候把作文写成文化散文,还写过一次剧本。”
谈到美女“学霸”文佳颖,同学们总是不住地称赞:“不光学习好,为人和善,长得漂亮,还多才多艺。”保送到浙江大学的她,高一高二参加南昌市数学竞赛均获三等奖。不光如此,初中时期便获“南昌市文明学生”的她,二胡七级、参与的群舞《鄱湖藏娇惹人醉》获江西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学舞蹈一等奖、参演的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获江西省第五届中小学艺术节中学课本剧二等奖。长期坚持语言学习的她,曾获“第十届和十一届听力竞赛”江西省一等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南昌市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善于思辨动手能力强
不仅学习好,这些“学霸”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也让同学们望其项背。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2)班的杨子岳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在同学眼里,他是“钢琴王子”,是化学竞赛狂人,是电脑技术高手。从小就喜爱弹钢琴的他,多次获得全国钢琴比赛大奖,而且还在各类化学竞赛中数次获奖。
说到美食,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三(2)班的学生总会联想到他们班的张诗涵。保送到厦门大学的她,除了电影,最爱的就是做菜和烘焙蛋糕了。如今,她又将爱好延伸至针织和布艺。诗涵做的娃娃,精致小巧,总能引起一片赞许声。
爱运动爱音乐善于解压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学霸”们大多用运动或者音乐来减压。篮球、羽毛球、游泳、骑车、网球等等,都在选择之列。
保送到华中科技大学的龙鸿阳是个体育健将。充满工科理性思维的他常常会在课余时间打篮球、听音乐、唱歌。“我经常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如校内篮球赛、台球赛、羽毛球赛等等。运动能让我减压,放松自己才更有利于学习。”
除了运动和音乐外,和家长倾诉也成了他们的解压方式之一。据了解,“学霸”们自主学习能力强大,父母并不会过多管他们的学习,但是他们会经常充当聆听者,像朋友般地帮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校说法
更看重学生是否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尝试自主招生,就是想和学生面对面沟通,了解成绩以外的东西。除了成绩,这些学校究竟最看重学生的什么能力呢?
有梦想、会做科研、关心环保努力为人类造福……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招办给出的答案。上海交大去年实施“自主选拔科技创新潜质人才”在江浙沪三地试点。入选首批“创新潜质人才”名单中,有梦想做工程师的执著女孩,有跟着导师做科研的,有与机器人共舞的“科创达人”,还有“环保使者”。
清华招生办负责人说,清华大学认定的“领军人才”要为人正直上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并且具有强烈“清华特质”,即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对自身发展有“自强不息”的要求,对他人与社会具有“厚德载物”的关怀,对祖国、对信念、对人生选择具有“忠诚”态度的优秀学生。
北京大学的选才标准是“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学业优秀”。成绩仅仅是进北大的门槛,学校更看重学生是否全面发展,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对公益事业的参与和认识,能否真正做到“心系天下”。(大江网-信息日报 记者黄小路、实习生潘丹/文)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