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灾区女孩的“高考梦”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灾区女孩 2013-04-24 15:56:47
4月23日上午,该医疗队前后方开通远程会诊快速诊断通道,让杨美江几近熄灭的高考梦,才重新得以实现。家住芦山县城的杨美江,是芦山中学的高三学生。

    “我终于能回到学校参加今年的高考了。”躺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疗救援队的病床上,芦山中学高三学生杨美江眉头舒展了。

    4月23日上午,该医疗队前后方开通远程会诊快速诊断通道,让杨美江几近熄灭的高考梦,才重新得以实现。家住芦山县城的杨美江,是芦山中学的高三学生。20多天前,她不慎从学校双杠上摔下后受伤,此后一直在家里静养。眼看高考将至,她心急如焚。而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她的伤情更加严重。当时,她正好从床上坐起来,准备去厕所。刹那间,地面突突地跳,对汶川地震心有余悸的她意识到地震来了。她拼命负痛往外跑,胸部摔在一块又尖又硬的大石头上。

    医生诊断为胸11、12椎体压缩性骨折。这样的伤病在平时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卧床静养三个月就可以痊愈。可静养三个月就意味着她势必错过高考。父母、亲友、老师和同学们都劝她以身体为重,放弃今年的高考。

    当得知同学即将转移到西南财经大学复课时,她又一次想到了梦寐以求的高考,“一整夜都难以入睡,实在太希望能参加今年高考了!”就在昨天晚上,查房的医生发现了美江的心事。

    “我们一定尽量帮助你。”西南医院急救部副主任尹昌林说。“如果以现在的这种情况强行参加高考,势必有诸多不适,还可能影响脊柱。如果做一副支具,保护着坐起来,上课、考试就没有问题了。”

    要是在平时,定做一副胸、腰部外固定支具轻而易举;但在刚刚经历地震的芦山,医疗条件有限,交通极其不便,做到这些就有难度了。为了尽快地帮助她回到课堂,救援队决定,马上对她进行远程会诊。这样,后方专家可以即时看到和了解她的情况,还可通过影片投影仪查看X光片。

    上午10点,远程会诊开始了,超豪华阵容在千里之外为杨美江会诊。会诊专家包括了我国现代康复医学的开拓者和“泰斗”吴宗耀,他在国内首先建立了设备全面、内容丰富、人才齐备的临床康复科,是国内第一个康复医学博士授权机构的创始人。

    后方专家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一致同意灾区救援队的诊断,并决定实施非手术治疗,为杨美江定制外固定支具。

    “支具将使用最好的进口材料,使用后对她的骨头没有压缩和牵挂。”尹昌林告诉记者,“有了这样的支具,将不影响她的伤情恢复和坐行走。”

    会诊结束后,军医为她测量了各项数据,第一时间传到后方;院方表示,将立即启动,以最快速度完成制作并送往灾区。这样的支具,至少将耗费上万元。

    小美江很感激,“如果没有他们,我做梦都不敢想象,我再过一两天就能进入课堂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